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今天这一篇,既是上周回顾,也是版块小结。
每天早上问早的时候,我会说到——今天是十月二十八日,星期六,然后问孩子们,今天是这个月的第几天?昨天是几号,是这个月的第几天?明天是几号?后天呢?等等。每每节气转换,我们也会聊到“外面发生了什么”,比如最近变冷了,树叶变黄了,比如早上起来看到霜了等等,这些都是“时间刻度”。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生日,生日就像时间轴上闪亮的星星,是孩子们想起就满心欢喜的星星,孩子总会在一起算自己还有“还有多久过生日”——他们对时间的“长度” 初步有了意识。
数学版块结束了,三周的时间,我们浸泡在数字的世界里。我们巩固了2、3的倍数,用更多的活动体验了5的倍数,10的倍数,11的倍数,我们为4的倍数,6的倍数埋下了伏笔;我们认识了四位数,知道了“千”和“百”;我们去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我们唱数终于越过了一百,达到了一千。 当然,不是每位同学对“新知识”都那么自如,现在,让“知识”暂时沉睡,到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我们会继续探索。
上周二是烹饪课,内容是“葱油花卷”。我做花卷用的陕西人最传统的那种方式,孩子们看一眼就会了,个个跃跃欲试。家长志愿者们做的小围裙用上了,武装好,每个人都成了小小面点师。按照要求有序的完成,结束后清洗工具,收拾地面。等到香喷喷的花卷端上来时,一片惊呼声响起。好多人都舍不得吃,说是要带回家分享。
这个过程充满了满足感。 完整的经历一件事情,总是让我想起“事有终始”,这给内心带来一种踏实。
天下黄河几道弯?天下黄河九道弯;
几道窄来几道宽?头到窄来二道宽;
……
我喜欢这有豪气的童谣。我家就在黄河岸边,小学四年级时第一次看到黄河,它流经黄土高坡,裹挟着泥沙滚滚向前的景象,至今令我难忘。读这个童谣的时候,就像在俯瞰九州,看着母亲河的文明,看着文化的传承。我们跳绳的时候会来“对”童谣,我一句,孩子接一句,每个人都想挑战到“天连地接九万年”~好长好长啊。
有图景的歌谣,孩子几遍就记住了。
竖笛学习到了第三首。学习竖笛是练习耳朵的好时候,我们耳熟能详的歌,通过竖笛被“呼”出来,好奇妙的体验。有的孩子进入了探索阶段,自己找到了餐前感恩的调,找到了小猪猪的调,每次都会很兴奋的跑来告诉我。
有快的,就有缓的,这周的作业就是要“多摸竖笛”,不局限于吹出什么曲子,而是要去吹,要让手指熟悉“小鸟窝”的位置。家长们不要着急,不要觉得人家孩子都会了,我的孩子为什么落后了。多给孩子鼓励,给予孩子更多有耐心的等待,会有收获的。
在东北,进入冬天的一个信号就是“开始供暖”,雨滴也会慢慢会变成雪花飘下来。我们会穿得更多,更厚。教室还是偏凉,蜂蜡课时有些同学的温暖不够,蜂蜡毫无变化。我安抚孩子,允许他们可以选择另外觉得温暖的时间再完成。因此,作品照片里,有些同学的是“缺席”的。
就说到这里吧,已经叮嘱孩子们把偏薄的室内鞋带回去了,下周再来,手套帽子都少不了了。
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出发去南宁参加西南深化培训第五期了。秋假期间,我的伙伴们在玉茹老师的引领下,享受艺术的滋养,我,会在南宁,感受艺术治疗的魔力。
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亮亮
201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