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看着树叶随风而动,这样的场景我特别喜欢,若是能靠近海边那就更好了,曾有过无数次这样的想象。
这个暑假是我近几年来学习密度最高的一段时间,每天早起晚睡,上课加论文,自己想看的书都是有限制地看。在这里遇见很多优秀的老师和朋友,温和、谦卑、平凡是他们的常态,也想成为他们那样。
理想是这个暑假在我脑海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我常常觉得我教的那届学生是理想缺失的一代,而我何尝不是在迷茫中把理想丢失了……
我没有认真地对待过理想这件事,理想常常是想法,是我想怎么样?我没有说具体地将它转化成可以一步一步实现地目标。当有一次我跟宿舍的张大姐谈起我好想怎么样时,接下来能听到就是最好的建议,她会告诉我眼下应该怎么怎么做,然后开始举例。在她的眼里一切都是可做的,问题在于分几步实现而已。这是我新学到的知识。
我常常觉得人生很短,且只有这么一次,无论是精彩还是平凡,总想活得很有意义。所以,常常需要寻找方向……
《北京女子图鉴》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刻,陈可选择与何志结婚,晚上老公打牌到深夜,无奈之下报警,我特别能理解那种感受。这大约就是我那个时候工作的感受,想出去而不能,最终陈可还是离婚了,很明智。
大学毕业辗转波折,回到家乡教学,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从农村走出的,回到家教书也挺好,可是现实没有想象的好。成为教师,步入工作岗位,对于工作就是凭着感觉,看着,学着别人如何做,觉得那个时候的我没有思考还特别急于求成,对于看不惯的事情还无能为力,特别想赚很多钱,矛盾着、挣扎着,总有一种感觉,不想这样过完以后的人生。。。
工作的头三年,有幸保留了读书的习惯,看了几本好书,认识了一些偶像。后来就决定要考研,一方面弥补心中的遗憾(2011和我的好朋友来穷游北京的时候,考上北师大就成为梦想)我也想勇敢一些,正大光明地不一样。
工作第五年的,没有了之前的急切,学着明确而有耐心地做事。人生只不过是一种方式,不同的人不同的活法。小羊与小林这两个公众平台对我的影响很大。站在讲台上的教授与一线教师,其实最重要的都是对坐在台下的人产生影响,重要的是站在台上的那个人喜欢,都需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的话才不会被生活所累,跳出一地鸡毛的繁琐,活出意义。
而这个暑期即将结束的我,又有了新的方向与目标。机缘巧合,认真地读了读有关芬兰教育的文章,就特别想去芬兰看一看,他们过国家的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好。张大姐又把我这种冲动拆解。第一步就是真的要学好英语,然后试着出国短期学习。
所以,以后要有目标又有可实施的计划。
未来半年:1,认认真真地完成教学设计,如期有序完成论文,2,恶补英语。方法:看书和文献、浏览国外的教学网站。3,每一个月要出去旅行一次,需要增加自己的阅历。
我问一个老师:为什么芬兰的教育能做到那么公平?答;芬兰有钱。这是事实,但是我看到的是中国投入的钱没有实实在在地用在学生的身上。社会发展差距没有缩小,而是在扩大,教育公平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身在教育行业,我也想做一点什么
所以,很多很多年之后的未来,我想在家乡办学校.......办自己中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