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收到大学生其中主要是师范生的许多来信。几乎所有的信里都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未来的教师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32年。回答它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哪一样是次要的东西。不过,教育工作毕竟还是有个核心的。【批注: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呢?我认为当然是教育学生,让他们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学业有成的学生,作为老师知道教育工作的核心,但是真正在工作中,我们又会面临极大的挑战,比如我们的教育教学变成了副业,特别是班主任,每天各种表格、各种接龙、各种与教育教学无关的APP,要求每天在APP里学习多少分钟,达不到就通报批评,上个星期学校的校长在会上批评了某些老师不配合使用某某平台。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根本无法静下心来研究自己的学生,每天都是在焦虑中度过,这种难是目前我身边很多老师无法克服的困难,这种矛盾点致使他们无法真正用心去备课,去教学。那么我作为这个学校的一员,我选择了与他们不一样的路,我选择了坚持阅读,坚持写作,但这些时间都是我每天晚上自己的孩子睡着之后10点多才开始属于自己的时间,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每天写一点点,因为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需要我们老师有着极高的素养和极高的业务能力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这其实也正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
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批注:学生是有生命的,他不是一个物品,也不是一个机器人。可在现实世界里,有些老师常常不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我们总是粗暴地对待学生,导致学生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师生关系更加复杂,甚至是不可弥合的地步。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该要去反思的问题。】
儿童的脑力劳动、他在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内心世界,无视这一点就会带来可悲的后果。请记住: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神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最精细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
不久前,在一所学校里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学生,无论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怎样从幼芽里发育出叶子,怎样从花里结出果子的。生物教师经常提问他和刺激他:“难道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吗?你究竟能干点什么呢?”在这个男孩子的心里,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最基本的知识对他来说也变得复杂了,因为缺乏自信心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他通向认识的道路。有一次上课时,生物教师说:“再过几天,幼芽就要长出来了,我们全班都到长着栗树的林荫道去观察。在那里,要是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时候事情就毫无希望了。”
生物教师很喜欢自己栽种的东西,他从种子培育出栗树的幼苗,再把这些小栗树排成一条林荫道。当全班学生来到栗树林荫道的时候,教师惊呆了:树上的幼芽全被剥掉了……学生们也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而在阿辽沙的眼光里,一刹那之间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
这个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是内心的深深的痛苦,屈辱,精神力量的突然燃烧和爆发。阿辽沙以此表示抗议。他感到,教师的话里含有恶意。而孩子是要以怨报怨的,有时候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事来。
但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学生,接连不断地吃“两分”,他就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想法,就是“自己什么都不行”。每当我看到这种态度冷淡,毫无怨言,准备好耐心地倾听教师的讽刺和训斥而无动于衷的学生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不平和愤慨。我的年轻的朋友,请你像怕火一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吧!要为这种毫无怨言,默不作声,准备接受任何训斥的学生而感到可怕。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可怕的事。当你看到学生性格执拗、爱发脾气的时候应当感到高兴,应当容许学生对你的思想似乎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而让他去检验,去研究吧。“执拗性格万岁!”——我真想用最鲜明的字体写下这句话,并把它张贴在教员休息室里……【批注:读到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时,我想到了我们班的新航,新航是我们班十足的问题学生,他是一个极度自卑的孩子,正因为自卑,他常常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喜欢莫名其妙的打人,拍人。骂脏话粗话,喜欢搞恶作剧,一有矛盾就只会打,只会骂,还喜欢起哄,喜欢那些邪恶的东西。
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孩子,跟他的成长环境有极大的关系。他爸爸妈妈曾经用最恶毒的话骂他的孩子,他爸爸还常用棍子打孩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体验不到什么是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善良,因此他在学校过得并不好,他常常没有任何自信做好一件事,他自己做得不好,但他也看不惯别人的进步,别人的好。
我记得不久前,我给新航和小涵制定了个人改变的目标,让他们两个形成一个竞争的关系,当然一开始他答应的好好的,然而有一次我的课堂上,他就爆发了,爆发了什么呢?在这节课上小涵特别认真听课,还积极举手发言,班上的孩子们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我也重重地表扬的小涵,就是因为这个举动,新航把数学扔了,开始在自己的座位上发脾气,嘴里还飙出脏话,说老师是S B之类的低级语言。
课下我找他谈话时,他告诉我,因为刚才在课堂上你只表扬了小涵,没有表扬我,所以我生气了,骂你了,当我听他这么一说,我意识到他是一个多么脆弱的人,他心里充满了不平和愤慨。
事后我也思考了这个问题,除了他父母的影响,作为老师的我,没有真正的去引导他,反而有时针对他犯的错加以批评,指责。孩子本来就没有自信和自尊感了,我再不予重视关注,那么,他就会正如书中所说的,就会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想法就是自己什么都不行了。】
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批注:读了这段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教育生涯,曾经的自己也用冷谈的话对待自己的学生,那时候的自己认为,老师也是人呀,老师也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也有情绪,当那些问题孩子故意来挑衅你时,就会很容易失去控制,从而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批评学生,现在想想,其实都是自己的学识、自己的认知,自己的素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造成的,但现在我要像苏霍姆林斯说的那样,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
教师对学生力量的信心表现在哪里呢?我们的工作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时刻的到来,使他有权利说:由于我尽了自己的努力和操劳,这个学生已经达到极限,从他身上再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了。学校教育里的许多失误,其根源正是在于有些人抱有这种思想。请你记住: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一个学生可能在一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于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这种“恍然大悟”(我想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思维的觉醒”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在儿童的意识里逐渐积累起来的,而且我们,做教师的人,是在用自己的信心帮助它的积累。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灰心失望。学生今天不会的,过三年才能会,那么我在这三年里始终坚信人的力量是不可穷尽的。【批注:著名的学者张文质老师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始终相信我们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总有一天能找到他们心中的那道光,成为最好的自己。】
结合这一点,我想向你,年轻的朋友,提出如下的建议:正像外科医生把一些非常锐利的手术工具放在清洁的金属盒子里以备使用一样,你也有一些最精细、最有灵性、最锐利而不十分安全的工具——评分,最好让它多在盒子里放着,而不轻易使用。我认为,那种几乎学生说了每句话都要给他打个分数的习惯,是一种教育修养处于蒙昧状态的标志。以这种态度对待事情,这种最精细的工具就一会儿变成蜜糖,一会儿变成棍棒:它使这一个人陶醉,使那一个人受伤。我希望,学校里不要搞那种所谓“积累分数”的追求评分数量的事。在一个学季里,一个学生该有几个分数,让教师去掌握就可以了。批注:读完这一段,让我想起了我女儿的学校,今年9月我女儿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班现在用了一款叫“班级优化大师”来评价每一个孩子,我今天就说说用这款软件的一些感受吧。
首先,我女儿现在很在意他每天的得分,每天一回到家就问我要手机来看他今天的得分,如果得加分她就会特别地开心,如果被扣分了,她就会特别伤心。
我记得有一次放学回来,她有点难过地跟我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整理东西有点慢,然后就被袁老师扣分了,这太不好了。”我安慰到:“妈妈能感受到你的难过,你又不是故意整理慢,下次你的动作快一点就好了,妈妈永远支持你。”这样的安慰让她稍微平静了一点。
因为上一次的扣分,让她心里有了阴影,我发现她这几次回家书包里的东西有点乱,比如她的跳绳原来是放在最外层的,文具盒是放在最上面一层的,但是我发现她下午回到家把跳绳、文具盒和书袋全部混在一起放在同一层了。当我问她是什么原因时,她有点无奈地说:“因为老师只给一分钟的时间整理,我根本来不及分类放好,我不想被扣分,所以就只能全部放一起了。”女儿的话让我有一丝丝忧虑,作为家长的我到底是让孩子该怎么做呢?那天我试着用一分钟整理书包,把相应的东西进行分类放好,我发现我自己用了1分40秒整理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后来我为了不让女儿难过,我允许她如果觉得自己整理不那么快的话,可以把东西先同时放一块,但是回到家必须要重新分类整理,她最后也赞同了我的观点。
我还记得前天放学回到家,我女儿又拿我的手机来看她的得分,我打开一看,发现她被扣了3分,有2分是针对全班“上课走神”而被扣的分,1分是课前准备没有做好而被扣的分,我女儿看到自己被扣了那么多的分,她竟然哭了,没有想到我女儿那么重视她的得分。她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妈妈,在课堂上我很认真听课了,是其他同学不听课,为什么要扣我的分,太不公平了。我的课前准备也做得很好,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扣我的分。”女儿无辜的表情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想了想,摸着她的头说:“诺诺,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认真听课,如果老师看到整个班级闹哄哄的,老师会生气,她当然要扣全班的分了。还有你课前准备没有做好被扣的分,你刚才跟我说你每次课前准备都做得很好,妈妈相信你。有时候老师也会搞错的时候,我们都是人,是人都会犯错呢,妈妈以前也会犯错,但是我改了就好了。”此时的女儿的心才慢慢释怀了。
不过我女儿接着又说:“妈妈,你知道吗?这个班级优化大师被我们班那个最调皮的男孩搞破坏,他经常在课间的时候去开讲台上的电脑,然后去点班级优化大师,他乱扣别人的分,他给自己加了很多的分。他有一次被老师发现,然后挨批评了,可是呢?批评他之后他就跑出教室了,他经常跑出去不上课,老师一直扣他的分,他现在已经是—30分了。”
女儿给我讲的这些,我选择去相信,因为纯真的孩子是不会撒谎的。问题是这个“班级优化大师”真如大家所说的那么好吗?从我女儿的口述中,也让我有一些担忧,它会让那些优秀的孩子一直保持优秀,而那些表现不好的孩子永远垫底,甚至是负分,对那些后进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长期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他们会越来越没有信心,甚至做一些麻烦的事显示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刚才所说的私自加减别人的分数,这种动机就是不纯的。
虽然我也是一名教师,但是对这个网上的评价机制我还是很谨慎,我也一直没有使用,因为人是活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关注、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发展,因此我们老师还是得从实际出发去关注人、发展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
请记住,即使是成年人,白费的、毫无结果的劳动,也会使他感到羞愧难当和头脑糊涂的,何况我们接触的是些孩子。如果学生从他的学习里期待不到什么成绩,他就会失去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就会变得要么粗暴,要么灰心。
学生如何看待自己,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道德面貌。在学校里,目前还存在许多手工业方式的东西:学生认识周围世界,却不认识自己,更不了解自己。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
当跨进校门的时候,你不仅成为本门学科的教师,而且首先是一个教育者。你应当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一样思考,一样感知,一样识记的。一个学生已经弄懂了你想教会他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还没有弄懂,但这并不说明他不愿意学习。要让他有时间再想一想,不要把他那一点渴求知识的微弱的火花吹灭。【批注:每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有些接受能力很强,一点就通,有些孩子接受能力比较弱,需要老师多次讲解他才能接受,我们要学会去帮助他,也可以让学习小组的组长去帮助他,然后肯定他,让他自己能相信自己也可以学得好。】 只有在学生的脑力劳动取得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时,再来给他做评定。你要善于从每一个学生身上,看到和感觉出,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有一次,听到某位教师说:“这个学生毫无希望,他的命运就是这样——永远当差生。”这时我想起了亨利·海涅说过的话:“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一块墓碑下面,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阿尔玛——阿塔师范学院的女大学生塔玛拉很关心教学方法的问题。她写道:“我看到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教学方法就使我感到害怕。几乎每天在报刊上都能看到:这是一种新方法,那是一种新教学方式……怎么才能搞清楚这么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呢?其中的哪一些才是真正有效的呢?”塔玛拉和别的大学生都关心“有些教学方法产生了,而其生命又不长久”(伏尔加格勒的一个大学生也这么写道)。你们应当懂得: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譬如说,有一套很精致的钳工工具。它们都放在那里,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用途。可是,当人的手还没有接触它们的时候,所有这些工具是什么呢?是一堆金属——如此而已。这其中的每一块金属,只有到了匠师的手里,才能变成工具。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有了匠师才会有方法。这个方法能对儿童起什么作用,这一点取决于你们,而且仅仅取决于你们。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这里不由得想起波兰的著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批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面对着自己的学生,我们要有负责人的态度把每一节课上好,进到教室的那一刻要能量满满,针对自己本班的情况加入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思想,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