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又读《大学》了。因为之前看的不过瘾。我产生了一个疑惑,我突然为古代的皇帝担忧了起来,他们要到达一种什么样的为人,才能真正的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指的是什么?当然这里的大学不是指我们平时读的大学,中学小学的意思。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思想,大学其实是一种广博之学。非常广大非常博大的学问。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论的大学之学,是君子从政之学,相当于君子去从政的这样一种学问。
在《大学》里面最有价值的是提出了3纲领和8条目,这一种观念呢,成为了我们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
在《大学》的框架里他提出3纲领和8条目。
3纲领分别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德行,也就是指自然规律。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亲民怎么理解呢?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赋予别人一种正能量,用正能量的状态去生活去影响别人,相当于给别人打鸡血。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止于至善,就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善,它的存在呢,是建立在明明德与亲民之上的。讲的是人与自己的关系。
8条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8条目怎么理解?
格物。字面的意思就是把物体放在一个个的小格子里,就像整理家务一样,需要归纳和整理,有点像我们第1期上的课程叫格子方法论一样,要把我们所知道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填到格子里面,转化成自己的认知。
致知。字面意思就是去相知识的方向靠近,就是对知识的一种认知和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知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
诚意。很好理解,就相当于诚信啊,诚信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我们的心思才能够端正,就是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正心。就相当于思想很端正,思想端正是建立在不偏不倚,不以感情用事,,没有居心叵测这样子的一些旁门左道的想法。
修身。修身就好比是品性与修养。我们自己的品德修养端正,没有偏见,没有邪念,才能够被别人所拥护,修身的是我们上面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齐家。齐家也很好理解,相当于是对于处理好自己的家庭关系,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就是一个家庭价值观的建立。
治国。治国就更好理解了,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德治国。
平天下。相当于对上面所有的总结,平天下是建立在有格物、致知,有诚意,有正心修身,有齐家,有治国的思想之上的,上面的任意一点缺一不可。
所以说我们可以总结大学到底讲什么了,除了博学之外,他讲的是君子的治国处世之道。他从三纲领8条目里边儿,告诉了君王应该如何处事,如何平天下。也告诉了我们,在为人方面,应该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修身正心,如何诚意齐家。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附件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
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