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气温飚到37℃,人就会觉得不舒服。然而,伴随着电扇均匀的呼啦声,也能渐渐平静下来,耐下性子帮助学生TY改作文。
他的作文乍一看,文采还不错,可是一经细读,就会发现不少语句不够简洁明了,让人费解。还有,逻辑混乱,结构不够清晰等问题。
在电话里,耐心地跟他交流:
“老师我可能写不出第一流的文章,但是好文章,老师读得多了去了。比如史铁生1991年发表的《我与地坛》,被认为是当代作家当中散文写的最好的,里面没有一句话一个字是多余的,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老师读了以后,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妙处,特别感动,它的每句话都非常有张力,就是说,他写的一句话,你能够读出很多意蕴来。”
“你的问题在于语句不够简洁明了,有的句子看上去好像很文艺,但是让人读上去磕磕绊绊,很费解。也就是说你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产生歧义。”
“还有就是,你写作之前,要先想清楚文章主旨,然后再去写再去表达。也就是说,思想在先,先想清楚我每一段打算写什么,段与段之间有啥逻辑联系,然后再下笔。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思路顺畅、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文章。”
还好,这名学生基本能够按我说的去修改,去完善。过后再看,比之前顺畅多了,没有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也能好好说话了。只是结尾还不太满意,让他先放一晚,第二天再改试试。
后来,我又将一篇《丁立梅语录》发给他看看。他没有再言语,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今天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