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和90后从小就被告诉说:“一定要学好英语!”
可能会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反问一句为什么,听到的往往是不知所以然的答案。当80后和90后为人父母的时候,尽管多数人不知道“少儿编程”的价值在哪,想想自己当年没有好好学英语的懊悔,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小时候没人告诉80后们学英语到底有什么好处,少儿编程却不一样,至少各类线下培训机构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家长们。
比如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2017年7月份,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课程,并为一些机器人竞赛加入了应试加分机制。
经历过高考的家长们自然明白其中的奥秘,当有所谓的业内人士发出“不会编程的孩子,就像现在不会英语的孩子一样让人焦虑”的声音时,一些家长恐怕已经迫不及待地交钱给孩子报班。
事实却也如此,浙江省教育厅早在2014年就把信息技术(含编程)正式纳入高考考查科目之一。教育部也在2016年批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应用。培训学校的营销说辞,虽然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倒也没有偏离既定事实。
再比如对家长鸡汤式的教育。埃隆∙马斯克9岁就开始学习编程、马克∙扎克伯格10岁开始学编程,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也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就开始接触编程了……学习编程几乎成了孩子变优秀的必要条件。
甚至不乏一些现实题材的案例,比如杭州15岁高三女孩郭文景因为获得了奥林匹克信息竞赛奖项,最终被哈佛本科提前录取;长春三名高中生邹雨恒、吴一凡、王天懿因“电脑玩得好”,被保送北大清华……类似的案例可以说不胜枚举,并广泛见著于各大少儿编程平台推送的微信公众号里。
在孩子的“课外活动”中一直都存在一条鄙视链,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运动自然要输给钢琴、小提琴等艺术课,马术、高尔夫、击剑等“高雅贵族运动”又凌驾于艺术课之上,凭借脑力优势的“少儿编程”最终轻松站在了鄙视链的顶端,尤其是在教育部明令取消奥数高考加分之后。
少儿编程奇迹般的爆红,恐怕不是家长们想让孩子们当程序员的结果,一些家长已经形成了比较理性的认知,却不等于少儿编程已经从小风口成长成了大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