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这首诗描写的是周王在洛阳检阅部队时的情形。
第一节,“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看那洛水,流水浩荡。周王来到这里,福禄降临如同屋顶的茅茨。(他身着)赤红的蔽膝,前来检阅六师。
第二节,“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看那洛水,流水浩荡。周王来到这里,剑鞘玉饰真华美。周王福寿万年,周朝王室兴旺。
第三节,“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看那洛水,流水浩荡。周王来到这里,福禄也一起汇集于此。周王福寿万年,保护王室安定。
洛,洛水;古代有两条二洛水,一发源于陕西西北,流入渭水;一发源于陕西南部,经河南洛阳而流入黄河。朱熹认为本诗中的洛水,是前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周宣王在洛阳检阅军队。
泱(yāng)泱,水势盛大。君子,周王。止,语助词。茨(cí),古人多用茅草铺在屋顶,而且要多铺几层。如茨,形容非常多的意思。韎(mèi),用茜草染成赤黄色的革制品。韐(gé),蔽膝,天子戎装。奭(shì),赤色貌。有奭,形容韎韐之色鲜红。作,起也。六师,六军。古时天子六师,每师二千五百人。鞸(bǐ),刀鞘。琫(běng),刀鞘口周围的玉饰。有珌(bì),即珌珌,玉饰花纹美丽。家室,周王的家,也就是国家。既,完全;同,汇聚;既同,指福气聚集。
全诗三节,开篇点题:周天子在洛水之滨检阅六师。天子莅临,汇合诸侯,这种武装性质的大集结,多半是动员演练和征战,或者战争之后的庆祝。他亲自身着戎服到场,以一位负责人的君主的形象示人,足见对此事的重视程度。第二节,实现转到了小细节上,用特写镜头为我们描绘了周天子的剑鞘如何华丽,显示他的威仪,并对其进行颂扬。第三节类似。强调此次检阅的目的,在于保证周王的权威和周朝的国祚永久。
诗经专题第213篇,总第2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