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时就听过这样一个事件,说某个擅长教育的教授到某小学访问;校长特意邀请他到教室评估一下学生的潜力,看哪个学生将来会有大出息。这位教授随便走到某个教室,未询问这些学生的成绩及测评智商,随便选了3个人,说:“这3个学生以后都会考上大学。”校长觉得很惊讶并带有怀疑的态度点了点头,因为这3个学生学习和表现一般。经过后来的追踪确认,这3个学生都考上了大学,还都是不错的大学。
小时候觉得,应该是教授的话印在了这3个学生心里,觉得教授是不会说谎的,自己是聪明的。现在想想,原来确实如此,教授的话具有权威性,积极的暗示给了这3个学生自信与坚持的信念。
这就是权威期待!
那很多人会说,父母对儿女也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为什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个问题要问问父母自己,期待是不是只发乎于对他的期望,而期望并不是来源于内心真的信任和期待。很多时候,父母总可能说,希望你能成才,不成才就会受苦;做了教授、工程师就会有人喜欢你;看谁家孩子是不是很好?不做好,就不会受人仰慕。事实上,从言语里表露出,父母不信任孩子可以比别人好;而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这里的价值和存在感源于自己比别人优秀,而不是本身就是受喜欢和信任的。久而久之,语言的暗示就成了权威,给孩子埋下不自信的影子......越努力,可能效果越差。
所以,如果期待孩子变好,先无条件的去喜欢孩子,再去给予积极期待暗示;带着信任的目光和耐心陪伴,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磨练和进步。
同样的道理,尽量带着正面的期待去与周围的人相处,或许就会容易收获自己想要的感情、朋友。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