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兴高采烈的跟我讲,通过她朋友介绍去参加了一个心理技术的培训,现场的气氛感觉非常好,老师的功底也很不错,三下两下就把站到台上接受辅导的人给说哭了,还有几个估计平时都很爷们,估计平时很少流泪的男学员在台上也动情的哭了呢,那些上台的学员下来都兴高采烈的,都表示问题解决了,这个老师真厉害。我问朋友,老师是怎么做的?朋友说:比如有个女学员,夫妻关系不好,老师和我们学员都感到是她自己的问题。老师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她的问题,女学员刚开始还有些否认。老师为了让她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就说出了自己心理的感受:我要是你老公,我早跟你离婚了;当初真的是瞎了眼跟你结婚了,我要是你这样的女人,我早就跳楼了,害别人干嘛........你们说是不是啊。很多学员都深表认同,慢慢的台上女学员态度转变了,意识到了是自己的问题,流着泪说确实是我的问题,我以后要如何如何,不让老公再生气了,一起好好过日子。然后面带微笑的走下台了,朋友说我都抢了好几次上台的机会,都被别人抢先了,太可惜了,没有给我做辅导。
我听得一身冷汗,什么时候泼妇骂街变成心理咨询的一个技术了?心理咨询的共情、包容、支持等心理咨询的常规内容哪里去了?如果不是学员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比较稳定,真跳楼自杀了,这培训老师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国内就有学员在心理工作坊现场跳窗自杀的案例,据说是个新手心理咨询师,学了几天某心理疗法自己就招生办了一个工作坊,调动出学员的深层情绪,但是控场能力有限,学员情绪太强烈根本接不住,也不能及时处理好,就出现这样失控的场面。这样做心理咨询不是在胡闹吗,不是在草菅人命吗?朋友说哪家培训机构还好,培训一直很火爆的。我说如果他们一直这样做,出事是迟早的事情。
很多不熟悉心理咨询的人可能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让来访者哭出来,把情绪宣泄掉,心理问题就就可以解决了,心理咨询师的功底越好,就越能尽快的让来访者哭,哭的越厉害,越频繁说明咨询效果越好。不知道是那个培训师完全不懂心理咨询的基本常识,还是故意利用大众的这一认知误解来达到表面上的培训效果。背后的道理跟某些成功励志类的培训是一样的,场面越激动,群情越激奋,培训效果就被认为越好。可是,这些学员下课后就越容易成功吗?还是一个星期后,热情劲过了马上就恢复到常态。培训效果不等于治疗效果,甚至完全是没什么相关的两码事。
的确,在心理咨询的进展中常常会出现情绪激动、哭泣的情况。哭泣非常有必要,也确实很有情绪宣泄的作用。但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把来访者的哭泣当成一个成就指标的话,那就完全错了:
1、哭泣只是启动了来访者的部分情结,触及到了一些来访者的情绪。某种程度上只能算是正式开启了心理咨询而已。哭只是情绪的宣泄,在情绪混乱的时候是比较难深入内心的,做自我觉察就更不容易。当情绪宣泄出来,情绪平静了才能静下心来面对问题。哭泣只是疗愈的开始,真正的疗愈是要带着觉知的,没有觉知的哭泣,是没有真正的治愈效果的。为了宣泄情绪而宣泄,没有明白情绪背后的原因和动力,情绪还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如果哭就能解决心理问题,世界再多一些琼瑶阿姨,多看一些悲情戏就好了。
2、心理咨询师需要甄别哭背后的动力和含义,有些哭是情绪的宣泄,是悔恨的泪这一类对身心是有益的,值得鼓励的。但是如果哭是为了讨好和让人可怜,推卸或减弱自己应负的责任或者误导心理咨询师的判断的,比如癔症型或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来访者经常用哭泣来迷惑、误导,干扰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的节奏(他们生活中经常用的不良的心理行为模式),这一类哭泣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些不利于来访者自身的心理成长和心理重建,很多心理问题就是因这样的心理行为模式产生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必须能够及时准确的区分,给予相应的回应和处理。如果是后一类哭泣,心理咨询师没有进行合理的干预,纵容甚至鼓励的话,无疑是强化了来访者错误的模式。心理咨询的进程也被来访者操控了,咨询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对来访者也是不责任的行为。
3、哭泣是一种情绪宣泄,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也是处理来访者的情绪。但心理咨询师一定明白原发情绪和继发情绪,如果只处理继发情绪,哭泣将没完没了。比如,来访者因为受人欺负,但又不能或不敢反抗,内心中有很多的愤怒(原发情绪)转化成屈辱和自责弱小没用(继发情绪)而哭泣,这对缓解他的情绪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哭泣不能解决他的原发的愤怒情绪。所以愤怒情绪会不断地转化成继发情绪,愤怒情绪不处理好,哭泣可能会一直持续。心理咨询师看到背后的愤怒情绪后,让来访者表达他的愤怒,处理愤怒情绪。愤怒情绪处理好了,继发情绪也就没有了。所以如果单纯以哭(或者处理哭)来作为治疗成功的标准是很片面和肤浅的。
4、哭有时候容易变成一种心理沉溺,来访者沉溺在哭泣里面,心理能量越来越弱,更加没有力量去改善自己了,这反而是一种心境恶化的表现。林黛玉哭的够多吧,最后也是越来越抑郁。
综上所述:所有单纯以哭为治疗目标的心理咨询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