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第一章伊始写到:生命中的痛苦是盐,缺少了它,生命就会变得苍白无味!
引发读者广泛讨论,纷纷引经据典,反对赞美苦难。
“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华在《活着》里写道:“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莫言曾说:如果谁想用文学来粉饰现实,用文学来赞美某一个社会,我觉得这个作品的质量是很值得怀疑的。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应该就是暴露黑暗,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尤其是真实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一名叫苏小的读者,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说:如何定义“苦难”取决于个人的意志力和挣扎后的结果。坚韧的、奋斗出来的人,他们强大到可以将苦难踩在脚下,抑或与之共舞。所以,他们说苦难塑造了他们的一生。而对于大多数,寻找生活出口的大多数,苦难就是苦难,这期间,和苦难并不是“共舞”的关系,而是“不得不与之共存”。所以,不必纠结其具体定义是什么,只要有一种能疏解你的不安,那么对于你来说,它就是一种好的定义。
成长没有偏旁说:适当的苦难的确是有好处的,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最后走向成功,但是一味的苦难其实让人感觉看不到希望,觉得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人间不值得。
这让我想起来,在第二个单位上班时,有一位“霸凌者”,“光荣事迹”无数,逼迫很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离开了,包括我。有人对我说,说人不好各打五十大板,我宁愿受五十大板,我也要到处说她的不好。
记得离开几年后我写文章时回忆起往事,我写到:我感谢那些逼迫我离开的坏人,但我不原谅她们。现在离开已经整十年了,那些怨恨早已荡然无存。但她们确实造成了我一段时期无法跨越的苦难,心里的苦难和思想上的苦难。
岳云鹏分享过出道前的经历,他当服务员端盘子遇到过蛮横不讲理,甚至言行过分的顾客,他说,他也永远不原谅那些人。
想起这两个例子,再想想,有些苦难是时代造成的,有些苦难是原生家庭造成的,现代人的苦难大多是个别的人造成的。
那么,苦难到底是什么?它的释义是痛苦与灾难。处境艰苦,遭受磨难。
每个人都经历过苦难,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多或少。
正视苦难,穿越苦难,战胜苦难,超越苦难,化解苦难,忘记苦难。
未完待续。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