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题是最基本的题旨范畴,不指涉具体的观点和判断,仅仅是说明。一个母题可以涵纳很多作品,如“成长”这个母题,可涉及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红与黑》、《三国演义》、《复活》等。
确定母题,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基于文本
提炼母题必须以文本为基础,一定要基于文本自身的内容和结构,不能只抓某个片段,某些细节就断章取义地去定。
二、是学生本位
如今的很多语文教学,都着力服务于考试,尤其是毕业班,所以读名著很多不是因为想读,而是因为要考,或者为了寻找写作素材的心态去读书,这是一种短视的、投机性的“素材心态”,是伪学生本位。同时也不能把教师的读书感受强加给学生,就如常常听老师说上了名著阅读专题,可是老师概念上了其实就是大家不翻原著,没有读过原著,就在课堂上把名著专题探究完成,这其实更多的是老师在那灌输,毫无学生本位可言。真正的“学生本位”应该老师带领学生一页一页地去读名著,让整本书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丰厚的文化和精神资源。
三、人生关怀
整本书阅读我们不应耗费极大的经历在于知识和结构,而应该引导学生对人生图像和生命形式的思考。让学生通过经典看人生。因为一本书,只有当它能够与现实的人生发生深刻而丰富的关联时,它对读者的价值冲击和思维的撬动才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而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记忆最深的,收获最大的。母题的确立,应该考虑作品与人生的深层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