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十六世纪的西班牙一度强盛,却在1588年战败给英国后开始转盛为衰。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到了十七世纪也开始日薄西山,逐渐被英国和荷兰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所超越。
此时的西班牙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抑或军事上都在走下坡路。而艺术,在这样的国情下,被西班牙皇室当作了一种政治工具:越是在其他方面陷入泥沼,国王越鼓励创作能彰显皇室的财富的作品以欲盖弥彰。
正因此,十七世纪的西班牙,迎来一个了:
”艺术领域的黄金时代“
而这个时代的繁荣密不可分的,便有维拉斯凯兹。
而薇拉兹凯斯最被人铭记的,便是肖像画。
1629年,画家到意大利游历。在那里,他观摩并学习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米开朗基罗和提香都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提香自画像
▲《做针线活的女人》,薇拉兹凯斯
维拉斯凯兹学习提香,使用朴素的深色作为画面的背景,并在一定程度上虚化甚至模糊无关紧要的细节,以此更好的突出人物自身的身份和形象。
人们常说维拉斯凯兹所画的人物,总是栩栩如生,而这仅凭他对着模特照模照式是绝对不够的。他的秘诀在于抓住人物的灵魂,然后灌注到作品中去。
(好吧,比喻而已...)
▲《战神马尔斯》,维拉斯凯兹
罗马战神马尔斯在以往绘画中年轻活力的男性形象被画家打破,这里的他化成一名中年男子,倚靠在自己手腕,被疲惫抓住,近乎马上就将倒下。他的身体线条精炼,一反古典的健美,饱含沙场征程的岁月感。
是维拉斯凯兹对所画人物性情和神态的完美捕捉才让这一秒的战神跃然纸上。
▲《大卫和歌迪亚》,卡拉瓦乔
▲《桌边的男人》,薇拉兹凯斯
早期的维拉斯凯兹深受卡拉瓦乔的影响,学习到了极具戏剧性的”明暗对照法“
卡拉瓦乔的方法就像今天照片的“调高对比度”,明暗两部分没有循序渐进的过度,而是陡然的明和暗并列。
▲《教皇InnocentX的画像》,维拉斯凯兹
而后,画家开始接受越来越多的官方绘画,这一类订单要通常求凸显出画面中主角的高贵。于是乎明暗对比的交界部分便被逐渐替换成了明朗的高光,尤其运用到衣物上,会赋予后者一种璀璨闪耀的效果,就像是用极其珍贵的丝绸制作一般。
也使得整个画面的用色和光线更达到平衡与统一。
▲《耶稣和基督教灵魂》(Le Christ et l'âme christienne)
早期的维拉斯凯兹便开始尝试着使用目光的力量来调动作品的氛围,突出作品的中心。画中虔诚的基督教徒深情地望向被囚的耶稣,我们将会不自觉地顺着教徒的目光移动,看向主角耶稣。
▲《火神的熔炉》(Apollo in the Forge of Vulcan)
这幅画作里借用目光的力量更加夸张,观众在看到这幅画的第一眼,便会被吸引到最左侧阿波罗的身上,一下子明白他就是这幅画的主角。
薇拉兹凯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此后的他真正考虑到了观画者所处的地位,用作品中用人物的目光当作媒介,让观众的心灵也能够进入艺术品,与之互动。而这一点也在他最伟大的作品宫娥共被淋漓运用。
▲《宫娥》
绘画的场景,是在一个房间里,而黑暗深处敞开的门却让这个巨大的画面带有了空间感。整个图画放佛一个舞台,舞台上的每个人都栩栩如生,被维拉斯凯兹赋予了灵魂,包括在左侧的画家自己。
还有处于画家面前,我们看不到,却在镜子中反射出来的国王和王后。
得益于画中人物之间的配合,整幅画还有强烈的自主性。画面就像是在自己运作一般,而画家只是按下了快门将这一刻保留下来。随之的下一秒,场景将会继续向前进行。
除了之前说到的对于光线的运用还有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外,这幅画作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对它真正主题的解读。一般有如下几个猜测:
①画家正在给国王夫妇画肖像,他自己则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②画家正在给小公主玛格丽特画肖像,国王和王后的突然到来引得众人停下来正在做的事并望向他们。
而画作的巧妙之处在于:
画中的每一个人物即是演员,又是观众。
而身为看画者的我们在这一刻竟也迷失了身份:
我们究竟是观众,还是被注视着的演员?
维拉斯凯兹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个多世纪后的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戈雅说他是自己
「最伟大的教师之一」。
印象派画家马奈称他为「画家中的画家」。
▲《穿蓝色裙子的玛格丽特公主》
正是由衣服上的高光而逐渐演变成的细小光点,银银撒撒,在维拉斯凯兹的作品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好似整件衣服在闪耀。
而18世纪的印象派主义画家们受到这种技法的启发,便从此带领艺术走上了新的征程。
▲Alfred Sisley, La Seine au point du jour,1877
此文章为Artademie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