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在西南边陲的浪穹县,一位名叫周沆的知县,以其斐然政绩与高尚品格,为当地百姓所传颂,也在历史长卷中留下独特印记。
周沆到任浪穹后,一心扑在地方事务上,致力于改善民生、推动文化建设。当决定主持撰写《浪穹县志》时,他首先考虑的是不给百姓增添负担。当时社会经济本就艰难,民众生活困苦,周沆坚决摒弃摊派、扰民的旧习,他深知每一项额外的负担都会让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为解决编写资金难题,周沆以身作则,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在那个时代,官员俸禄并非丰厚,此举足见他对县志编写的重视以及为百姓着想的赤诚之心。在他的带动下,各方力量纷纷响应,使得《浪穹县志》的编写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为记录浪穹的历史、传承地方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作之余,周沆喜爱观察自然,对兰花情有独钟,并写下了一首意味深长的品兰诗:“露出春容瘦,丹青画不如,莫道香能媚,须存本色来。”诗的开篇,“露出春容瘦,丹青画不如”,周沆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兰花的独特姿态。春日里,兰花悄然绽放,身姿清瘦却不失优雅,这种清逸之美,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杰作。在诗人眼中,即使是技艺高超的丹青画师,也难以用笔墨精准描绘出兰花的神韵。兰花的美,超脱了艺术创作的范畴,是一种浑然天成、质朴无华的自然之美,这也体现出周沆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与深深敬畏。
“莫道香能媚,须存本色来”,诗的后半部分,周沆笔锋一转,从对兰花外在形态的赞美深入到对其内在品质的挖掘。兰花香气清幽,虽能使人愉悦,却从不以此为傲,去刻意逢迎。周沆借兰花之性,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告诫世人不应仅仅凭借外在的魅力去讨好他人,而应始终坚守内心的本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不随波逐流,才是为人处世的真谛。这两句诗以兰喻人,借物抒情,深刻表达了周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周沆在编写《浪穹县志》时,坚守不扰民、带头捐俸的行为,与他诗中所倡导的兰花“须存本色来”的品质高度契合。他就像一朵绽放在尘世的兰花,在履行职责、投身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守为民初心,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周沆的这首品兰诗与他的为政之举,一同成为浪穹县宝贵的精神财富,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激励着后人在生活与工作中,追求本真,坚守自我 。
2025年2月19日 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