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忙碌的黄色面庞
在距离中国万里之外的东非大陆,有一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1个多月后,它才满7岁。这个年轻的国家实在太年轻,一切都是刚起步的新鲜状,羽翼尚未丰满,还未能很好的融入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
南苏丹位于东非内陆,是个黑色皮肤生活的国家,但随着国际交流和国际援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黄皮肤出现在这个年轻而又遥远的国度。
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就是这么一支队伍,从2013年开始,这支队伍就已经在这里度过了5个年头,目前在南苏丹开展医疗援助的是第六批医疗队。第六批医疗队的13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蚌埠市第一、二、三人民医院和蚌埠市中医院,包括内、外、妇、儿、麻醉、皮肤、中医、骨科、护理各科室专家。他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怀着一颗医者仁心,他们主动报名前往动荡的南苏丹执行医疗援外任务。
南苏丹的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医疗条件极其落后,我们的工作地点就位于南苏丹首都朱巴最大的朱巴教学医院。朱巴教学医院已有数十个年头了,但是数十年里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2011年南苏丹建国后,国际社会才将目光转向这个新兴国家,于是,国际援助便开始涌向了这个嗷嗷待哺的国家。
南苏丹成立一年多后,安徽省就派遣了第一支医疗队来到这里。尽管前几批医疗队员们经历了两次战火,但始终没有动摇那些富有高尚情操的医护专家们前往南苏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第六批援南苏丹医疗队于2018年5月2日抵达南苏丹,交接工作和搬迁工作一结束,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刻于5月10日来到医院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开展医疗工作。朱巴教学医院虽为南苏丹最大的医院,但是医院的整体规模和医疗水平都名不副实,目前中国在医院里援建的各门诊大楼日后能为它们作为最大的医院多少提供一些底气。
南苏丹医疗条件落后,医药器械短缺,医疗知识欠普及,医护人才缺乏,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医疗工作极难开展。病人不配合,医院条件不支持,医疗队的专家们时常困囿于“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但是没有条件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只要有心,方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就这样,医疗队专家们发挥不畏艰苦、吃苦耐劳的创造精神,于5月21日,工作一周多后开展了第一台妇产科手术。
妇产科专家赵主任和门主任每天都会按时参与交班、查房、看门诊,工作积极主动、细心认真,尽管工作才一周多,她们就已经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互相以“好朋友”称呼,每次见面打招呼都是“你好吗?我的朋友”。两位主任总是以最谦逊的姿态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以及病人打交道,赵主任行医已经有三十余年了,门主任工作也有17年了,但是两位主任在当地朋友面前却始终以学生自居,这给他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5月21日,稀疏平常的一天,天气阴沉,5月份是南苏丹的雨季,几乎每天都是浓云堆积。妇产科两位主任已经为一位患有卵巢囊肿的病人的手术准备了好几天,这一天,她们等着电一来,就立刻为病人做手术。医院里的水电都是限时供应的,手术要等电来了方可以做。那天,她们刚到医院就接到妇产科助理Pagan的消息,有一位病人要立刻做急诊手术。当地医生考虑是刮宫术后子宫穿孔,两位主任经过一番认真检查后,确认是卵巢脓肿破裂,需要做卵巢脓肿切除术。手术在妇产科专用急诊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室不仅狭小,而且杂乱无章,各种东西都堆放在手术室的拐角,毫无无菌观念,这样是很容易造成切口感染的,这在国内是完全无法想象的。有的手术器械甚至只是简单的浸泡一下,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他们所使用的消毒液也是国内淘汰的洗必泰。苍蝇在手术室里横飞,有的就直接落在了手术器械上,我看着着急,赶紧挥手赶了一下苍蝇,手术室护士对我望了一眼,露出了尴尬的笑容,手术室条件和环境都不好,她也无能为力。其实我伸手赶苍蝇是不符合规范的,我应该距离器械台30厘米远的,但是那些苍蝇实在太讨厌了,我真的忍不住要挥一挥。
术前病人无比疼痛,不停地左右折腾,不断地呻吟,病人的术前条件也不乐观,血压很低,只有75/34,心率却很快,达到124次/分。经过麻醉医生的一番努力,病人体征趋于平稳,全麻之后,病人睡去,妇产科医生忙活起来了。病人腹部一打开便散发阵阵恶臭,我实在受不了了,赶紧拿出风油精往口罩上倒了几滴,尽管风油精味也比较刺鼻,但只要能盖住其他的味道就万事大吉,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病人盆腔炎症非常严重,各脏器粘连致密造成分离困难,分离过程中大量脓液涌出影响视野,所以导致手术时间长。手术从上午11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一点多才结束,当地医生开展此例手术似乎有点吃力,两位主任主动提出帮忙,和当地医生一起完成了此例手术。
就在手术即将结束之时,麻醉主任朱主任打来电话,说他刚忙完几台当地医生的手术麻醉,现在大手术室空出来了,他积极咨询了麻醉主任,可以将手术室给中国医生开展手术。朱主任是队里唯一的主任医师,麻醉水平极高,经验十分丰富,英语水平也非常高,才来几天就和当地的麻醉科医生们打成了一片,也获得了他们的高度信任,每当手术室有复杂一点的手术,他们都会邀请朱主任去做麻醉。这不才工作几天,朱主任就已经做了好几台麻醉了。在接到朱主任的电话后,两位妇产科主任及时和当地的医生沟通,希望第二位病人能转到大手术室里进行手术,毕竟大手术室里的条件要更好一些。所谓的大手术室其实是相对于小手术室而言的,如果跟国内比的话,是绝对不能称之为大手术室的。在和当地医生沟通之后,第二位病人被实习学生送到了大手术室。
第二台手术是单侧卵巢囊肿剥除手术。对于第二个病人,妇产科专家们还考虑不光是卵巢囊肿,还有炎症性包裹性积液。这两个病人体现出南苏丹女性病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医疗条件差,她们极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她们的医疗健康之路仍旧长路漫漫。
其实为了这台手术,我医疗队专家们是费尽了心思。术前,赵主任和门主任,还有费护士长一直在考虑这台手术如何才能操作的更规范,因为当地医生的操作是很不符合要求的。她们考虑到要准备纱布和器械,以防手术室缺乏;术中纱布和器械的清点一定要符合规范。她们甚至还将整个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的步骤都过了一遍。
费护士长是队里唯一的一名护士,来自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已有28个年头了。费护士长工作热情主动,总是用心做事,低调做人,总是积极承担苦累的工作,总是带着职业性的微笑面对病人,深受队友和病人的喜爱,她就是现代的南丁格尔。
其实这个病人妇产科的两位主任已经盯了四五天了。上周就想为她做手术,但是由于病人医疗知识欠缺,未能很好的配合医生,在有水有电能做手术的那天早晨吃了很多饭,还喝了不少水,这就导致麻醉无法打,自然也就没能做成。
手术在下午2:30开始,麻醉师朱主任负责麻醉,麻醉效果非常好,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妇产科赵主任和门主任主刀,费护士长认真准备器械,清点无误,解除了手术医生的后顾之忧。大家通力合作,一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这台手术。虽然这是两位妇产科医生的第一次合作,但是她俩就像老搭档一样,配合的十分默契,手术很快就完成了。当地医护人员也主动帮忙,医学生们也认真学习揣摩。整台手术没有任何缺陷,做到了规范、无菌,病人的切口缝合也很精致,成一条线。总的来说,这台手术开的非常漂亮。
虽然这台手术难度不大,但确是我们医疗队员们积极争取来的。这是第六批医疗队的第一台手术,意义非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相信日后我们的工作会越来越顺利的。
手术结束后,病人被推出手术室,病人的家属一直在外面等候着,看到病人精神状态很好,她们唱起了赞歌,她们感谢上帝,感谢中国医生们。
人体是最精密的机器,但有时候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小问题,这些“修补”工作自然就落到了医生的肩上。他们永远心存敬畏,永远兢兢业业,永远宽容包含,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保障,有了他们,生命才可以更加顽强。
从早上九点一直忙到下午四点左右,医疗队专家们一直没吃没喝,不停忙碌。在全是黑皮肤的手术室里,来自东方的面孔,黄皮肤的面庞不停的忙碌着,他们谦虚低调,热情谨慎,默默付出,让当地人赞赏不已。
我们出手术室时雨已经停了,只见淡黑的云层重重叠叠,慢慢飘动,像极了一幅幅水墨山水画。刚才在做手术时外面经历了怎样的雨密风骤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看到此时远方的天空横挂了一道彩虹,那是大自然的颂歌。
20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