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和陈玉成可谓是太平军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陈玉成曾大败胜保,但被苗沛霖出卖,在河南延津便去世,时年二十六岁。他的叔父陈得才也是太平军一员英勇善战的名将,兵败之后自尽而亡。
陈得才,广西浔州府藤县(今属梧州)人。英王陈玉成的叔父。金田起义时,举族参加太平军。咸丰十年(1860年)5月,受封功天福(爵位),奉命率部自安徽庐州(今合肥)开至定远。进援遭清军围堵的定远捻军。旋即与捻军联合作战,击退清军。9月,擢为公天安。咸丰十一年(1861年)冬,封扶王。
同治元年(1862年)2月,陈得才奉英王陈玉成命与遵王赖文光等率军3万余人自庐州出发,远征西北,以拓展战略空间。远征西北的太平军沿途“广招兵马”,声势愈发浩大。
进入陕西境内后,闻听清军大举围攻庐州,遂主动撤西安围,东进河南,欲打通陕西、河南,联合捻军势力,回救在安徽作战失利的英王陈玉成部。
6月,赖文光、陈得才等率军捣入河南,在新安铁门与清军副将杨飞熊部激战,大败杨飞熊部清军,颇有斩获,正欲入皖,却听说庐州被清军攻破,陈玉成败逃寿州,被叛徒苗沛霖诓骗捉拿,旋即献给清军大帅胜保 ,被凌迟处死于河南延津。
陈玉成败死后,光复安徽已成泡影,陈得才等乃挥师南下,后辗转进入湖北枣阳,相继攻克随州、京山,围攻安陆(今钟祥)时遭清军顽强抵抗,久攻不克,清军援军源源不断开来,事先拟定的东进计划受阻,被迫掉头北上进入河南。
同治二年(1863年),陈得才等又进入陕西,袭夺安康,攻汉阴不克,撤围后连取勉县、汉中、城固,声势复振。陈得才在汉中等地招兵买马,将队伍扩充至20万人。
同治三年(1864年)春,陈得才等再次分兵东进,试图破解天京重围。大军经河南进入湖北,欲顺流东下入援天京。7月,传来天京被曾国荃攻破的噩耗。
天京沦陷,天朝覆灭后,陈得才仍挥军东进安徽。9月,又折返湖北,会合遵王赖文光部在蕲水(今湖北浠水)大破清军,歼敌无数,再度进入安徽,进至英山(今属湖北)、霍山一带。之后,陈得才、赖文光联合捻军转战于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同治三年(1864年)11月,陈得才率领大军,打算由湖北东部进入安徽北部,但此时太平军遭到了清军、地主团练的围追堵截。清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大举袭来,与陈得才、赖文光及任化邦、张宗禹(捻子)联军大战于霍山黑石渡,太平军溃败,遵王赖文光等突围而走,祜王蓝成春被叛徒马融和等擒送清军,旋遭杀害。
陈得才的前锋部队由黄中庸率领,有一万多人,而奉命堵截的清军只有一千五百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双方刚一交战,太平军就打出了白旗。得知黄中庸投降,率领第二队的太平军将领马融立即率军追赶。清军以逸待劳,准备作战时,又发生了意外,马融率领七万多人,向安徽布政使英翰投降。
马融向清朝方面献计,“彼军心已散,各求生路”,所以要快速招降。之后,太平军将领范立川等人率领11万余人降清。至此,二十万大军顷刻间瓦解,心灰意冷的陈得才感到绝望,马融和、甘某某等叛徒欲劝降陈得才不成,遂率叛军围捕,陈得才力战不支,见大势已去,突围不得,叛徒又步步紧逼,绝望中遂服毒自杀。陈得才并不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他没有完整的战略规划,也没有准备充足的粮食,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