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说:世界上的爱都是以相聚为最终目的,唯有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这种爱分离得越好,越彻底,说明母爱做得最极致!
是啊,孩子最终会脱离父母的羽翼,飞向自己的蓝天。他们能否面对生活的暗礁险滩?能否面对人生的风霜雪雨?这与小时候父母对他独立性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以下六个小技巧,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慢慢走向独立和成熟。
1.让孩子选择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习惯让孩子做选择。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孩子长大后也会更加容易选择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职业,以及自己的人生伴侣。
比如我们可以经常这样问孩子:“”你是喝半杯牛奶还是一杯牛奶?”“你是现在去练琴,还是再过20分钟练?”“这个周末你是和我去看外婆,还是跟同学们一起去玩?”
家长不要事事为孩子们做主,给他们代劳。而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允许他们做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2.尊重孩子的努力
很多父母都有这种心理,见不得孩子受苦受累。当孩子面对困难时,父母总想着要去帮他。
比如小孩子系鞋带,系了很久都没有系好,父母就看不下去了,弯下腰三下两下就帮孩子把鞋带系好了。
其实,当看见孩子在努力地学习系鞋带时,父母可以这样对他说:“系鞋带确实很考验手指的灵活性。”这样当孩子系好了鞋带,他在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瞧,这么难的事情我都做好了。
平时在生活中,很多见证孩子努力的时刻。当孩子第一次扣扣子时,当孩子打不开瓶盖时,当孩子正在拼一个比较复杂的积木时......家长都不要去代劳,而是尊重孩子的努力,给予适当的鼓励。
3.教孩子利用外部资源
当孩子来问我们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向另外的人请教。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不必事事都依赖于父母。
比如孩子的宠物生病了,孩子来问我们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可以说:去问问宠物店的老板,他们更专业;孩子的作业不会做了,我们可以引导他去问问老师或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求得他们的帮助;孩子换牙时产生的一些疑问,我们也可以说去咨询牙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学会集合大家的智慧,可以为我们的成长助力。
4.不要急着告诉孩子答案
孩子的小脑袋里装了十万个为什么?当孩子对一些事物感到好奇时,家长不要急着告诉他答案,要引导他自己去探索,却发现、去想象,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孩子看见下雨了,他问:雨是怎么来的?家长可以这样回答他:哇,这个问题很有趣,你觉得雨是怎么来的?
孩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吃三餐饭,而不是吃四餐呢?家长可以说:哦,你想知道这个问题呀,妈妈一下子也解答不出来,你先去找找答案,然后再来告诉我好吗?
孩子做题目卡壳了,家长不要一下子就把答案告诉他,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查资料,翻笔记。这样做虽然时间花得多点,但孩子收获的就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凡事先靠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获得了成就感,愉悦感,满足感,他就会更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5.不要问太多的问题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还小,没有社会经验,所以总会忍不住问他很多的问题。
比如孩子参加同学聚会,刚一回到家,家长总问孩子:今天去参加聚会的人有哪些?你们玩了什么?玩得开不开心等等,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问。孩子会感觉到这是父母对他的不信任,把他当不懂事的小孩子看待,感觉父母侵犯了他的隐私。其实,如果孩子愿意讲,他自然就会讲给你听,不需要家长事事盘问。
6.不要摧毁孩子的希望
每个小孩子的心里,都有着无数的美好愿望。可是有些家长习惯用自己理性、现实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愿望,没想到却浇灭了孩子的希望。
比如:孩子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父母对此嗤之以鼻,说:你这样的成绩还想当科学家?或者借此机会来对孩子进行一番说教:你想当科学家,就要从现在起努力读书。科学家不是说你想当就能当的,不经历一番彻骨寒,哪得寒梅香......
父母的不以为然、冷漠打击、说教,都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对自己失去希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和体验,保护孩子的梦想,孩子的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是给孩子一双飞翔的翅膀。哪怕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他们也一样可以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