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的《从花街到耶路撒冷如何训练小说家的基本功》直播课笔记

徐则臣

      2023年4月25日晚,听了徐则臣的《 从花街到耶路撒冷 如何训练小说家的基本功》直播课。

      徐则臣,男,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著有《北上》《耶路撒冷》《如果大雪封门》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等二十余种语言。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

        小说创作分享:《耶路撒冷》

      一、先有题自,然后是故事。题目和故事的契合。

      二、结构。

      结构写了两年,总创作时间六年。

    长篇小说的结构意识。要认真研究长篇小说的结构。不同的小说用不同的结构,结构服务于内容。长篇小说是结构的艺术。

      写的那个东西之间,形式和内容上相匹配,能够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相互生发,每一部小说的确花了我最多的时间都是结构。有点像想搞个建筑,你如果只盖一间小房子,比如说就像写一个短篇小说,很多人可以从第一句开始写,根本不需要打腹稿,不需要构思可以上来就写,写着写着也不会有问题,还是不会失衡的。如果你盖一个宫殿,非常雄伟的宫殿,各个房间之间还要相互沟通,相互映衬,相互呼应的话,那可能就不行。你难以想象,我去建一个故宫,我根本就不画图,或者现在我建议多了,我根本就不画草图,不去从物理上设计比如说这种承重问题、防火问题、地震带等。我们会夸一个作家也会说,这个作家平衡感特别好,然后不管他写多长,他那种气息会一直非常均匀、非常饱满、中气十足,那个节奏,那个密度,一直会保持下去,这就是一个作家的能力。我在结构上的确是有自己的一个想法,中间的是天赐,这孩子12岁的时候就死掉了,但是它是整个这帮发小回家的一个核心,是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那么他就应该聚在中央,所以所有人所有的章节是以围绕这一个像扇面一样打开的,以他为中心,左边和右边它是对称的,左边那个人写谁和右边去写谁,然后再往下又是这样,所以就一直是这样的,一个结构是一个扇形的对称的一个结构,这个结构好处在哪呢?小说会错落有致,在结构上摇曳生姿。“文似看山不喜平”。一个好的小说,我的理解应该是全方位的,作家要尽其所能全方位的给读者提供一个新东西,故事上我们要有一些东西,想法上要有新的东西,细节、技巧上有些东西结构上也应该有新东西。

      三、阅读式写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你的想象力,你的才华都是有限的,但我们一部作品,我们一生要写的作品是无限,至少跟我们人一样比一个个体相比它是无限的。比如,我们会写死一个死人,我不能去死一遍再去来写。我要写医生,我这辈子当不了医生。我要我写一个科幻小说,我写一个宇航员到火星上去,一个宇航员你也不可能去的,那我怎么办?又想自己的小么你就要介入很多的资料,硬资料,然后就是去看很多类似的一些小说,作为一个小说家,我们还是应该做足够的案头工作和田野调查,一个作家,一看他整个行文的那种从容的程度和细节的分配程度,我们就能知道他对基础的资料掌握了多少。

      四、长篇小说的开头,短篇小说的开头都很难。好的作品开头、中间和结尾,都花了心思。

      五、写作的四个维度:语言、故事、技巧、意蕴

      六、阅读的三个阶段:(一)兴趣阅读:无目的;(二)针对性阅读;(三)阅读式写作

      七、阅读是写作:阅读需要材料,经验、前文本、潜文本刺激、激发。写作阅读是并列的 。

    八、书单

    太多。记不下来。如数家珍的美国、拉美等国家的新作。既陌生,语速太快,无法记下。冒汗!

      九  、如果时间有十分,阅读六分,生活三分,写作一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