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当鸡汤成为经典

介绍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圣诞欢歌》。


一、故事简介与文学价值

1、主要故事情节

富有而冷漠无情的、自私透顶的吝啬鬼斯克鲁奇,是从社会底层打拼上来的成功商人,漠视一切人和事,除了钱。在圣诞夜被三个圣诞精灵造访:“过去之灵”、“现在之灵”、“未来之灵”。“过去之灵” 让他看到在孤单寂寞的童年生活中,他的妹妹对他倍加关爱的情景,以及他当学徒时,仁慈善良的老板菲茨威格在圣诞之夜和大家一起开心跳舞,款待员工的情形。于是他的心开始被软化,后悔自己对待雇员的态度,也对自己从一个贫穷却快乐的年轻人变成一个富有却失去亲情的老板感到懊悔;“现在之灵”带他到他的一个属下鲍勃.克拉吉家里的圣诞聚会上,那是一个拿着可怜薪水的小职员,没有圣诞礼物,没有火鸡,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未来之灵”让他看到在他衰老之后病卧在床, 连圣诞节也没有亲人朋友来看望的孤苦景象。于是,他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才发现原来施与比接受更快乐。这一切渐渐唤醒他人性的另一面:同情、仁慈、爱心及喜悦,从此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2、文学价值不高

  • 只不过是道德寓言
  • 故作谦卑又高高在上的说教
  • 人物脸谱化

二、《圣诞欢歌》创作背景

1、创作动机并不高尚

当时的狄更斯穷困潦倒,写《圣诞欢歌》是迫于生计,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

2、 英国传统圣诞节旧俗

每逢圣诞节,民间歌手挨家挨户去唱圣诞歌曲,并获得一种叫做wassail的热饮。

3、圣诞歌

  • 圣诞歌曲是欧洲传统圣诞节的重要环节,里面有很多一流诗人写的歌词

三、《圣诞欢歌》对圣诞习俗的影响

1、《圣诞欢歌》的创作时代,圣诞节不受重视

工业革命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过节”意识淡薄

  • 英国“饥饿的四十年代”:社会巨变、贫富差距拉大,劳资矛盾尖锐,无心过圣诞

《双城记》: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2、狄更斯的圣诞主题小说

自1843年起,狄更斯几乎每年圣诞发表一篇圣诞主题中篇小说:

  • 《圣诞欢歌》(1843)
  • 《古教堂的钟声》(1844)
  • 《炉边蟋蟀》(1845)
  • 《人生的战斗》(1846)
  • 《着魔的人》(1848)

3、狄更斯的《圣诞欢歌》激发了人们对圣诞节的热情

人们几乎把狄更斯与圣诞老人的形象合二为一

4、《圣诞欢歌》成功的原因

并非因为深刻,而是因为慰藉,它就是一碗心灵鸡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