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间,这样一日一叨逼已有2月多。
写东西,倒一直不缺动力,只是懒劲更大,所以大多数念头,流沙似地沉底了。
好在总有刺激我的事,比如看到很多稀烂的东西,也敢横冲直撞;比如想到的很得意的一点东西,过不久发现被别人说了去;比如激昂感怀到全身湿润,但隔了一夜发现全干了;比如怀念当年那个落笔春风得意、出言无畏无惧的神气少年。
于是,遭遇不可避免,时间问题。
春节某晚在家,有点感想记在了锤子便签上,顺手又发了个朋友圈。之前也偶尔在朋友圈发些大段字,这次其实并无二致。次日晚上在便签里又记一段,看着手机便签记事本里几百个文档,每天都垃圾一样被扔进我各种得意、哭嚎与卖弄,却连垃圾分拣都没做过,别说还可以发电了。
这才忽然冒出心思:既然尿意如潮,不如就此汇成江河。
打了个“一日一叨”的名头,小崽初生,算先有个乳名叫着,以后碰着算命先生再给取好名字。
这就一点点到了此刻,算了下,写了将近60篇,基本每天搞点,大部分发在朋友圈了(这篇正好第50篇,半百),个别不便发的,就先藏着。
也有副作用。
花在“写”上的时间太多,“读”的时间被压榨殆尽。每天回到家,睡前仅剩的时间一般都用在“写”上,没时间看书了。这不好,输入输出不平衡,相当于急遽贸易逆差,不健康。
长久下去,就形容枯槁、脑瘦如柴了。
微调下,周一到周五着力写,周六周日停下来,着力看、读书。
先这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