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电影《后会无期》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同时网络上还有一句很流行的话“道理我都懂,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是不是感觉好像是生活中的你,我,他,虽然看起来很丧却是事实。鸡汤很好喝,但是不吸收就是一种浪费。
想到近期看过罗振宇的一个演讲视频,讲的主题是“再高级的道理,也依存于具体问题。”这个标题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所有的道理,都只是半截,你得拿内心最真实的问题跟道理去互相碰撞。
只有当道理跟挑战整合在一起,它才会产生火花。所以我们最重要的经验不是总结提炼,不是原理化道理化,而是把它还原到真实的挑战情景中。
其实,不是因为道理有问题,而是人有问题;不是道理没用,只是大多数人都是在说,只有小部分人在做。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知行合一”,它是阳明心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来自顿悟,而是王阳明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炼。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在经历了廷仗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正是凭借着这股力量,王阳明荡平十年巨寇;三十五天平定宁王之乱;也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人总是习惯性地高估短期的作用又低估长期的力量。”
就比如让我痛心疾首的跑步,坚持过一段时间早起跑步状态都挺不错的,就因为下雨中途暂停后,想再次重跑又会变得很难了。因为这股劲一旦停止就会变凉,要想重新燃起来又得回到原点重新开始。
别人的努力是习惯性地,你的努力是靠挣扎的。间接性努力,持续性颓废,说到底还是我们不够自律。
而间接性努力很容易给自己带来“我很努力”的错觉,当失败的时候,又会陷入消极的状态,我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却是这个结果?
真正的努力,应该是常态化的努力,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昙花一现式的努力。不会因为心情,不会因为天气,更不会因为外界的人或者事而放弃。
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贤,37岁龙场悟道,48岁平定宁王之乱,56岁提出天泉证道四句教。王阳明从立志做圣人到最后龙场悟道,也用了25年时间。我们天资不如王阳明,即使有了志向,也不可能短时间就实现了。
生孩子还要十个月,你努力两三天,两三个月,就想看到成果,是有点异想天开了。况且漫漫人生,这才过了几分之几,就断定这一生,未免太武断了,需要努力的日子还长着呢。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时候一堆道理论,不如一些方法论。因为道理不能够盲目的偏信,不经过选择性的筛选,全部把它塞进脑袋里,只会让大脑变得更加的混乱,如果不会使用就会容易起冲突。
能够做到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让知识和道理活学活用,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吧!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