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读书摘要 共同感受的特征是: 1.同感共情不是同意 同感共情不是同意。两者的本质差别在于前者是对来访者内心感受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而非对方想法和理念的完全接受;而后者是对来访者思想的完全认同。在心理咨询中表现同感共情是为了“将心比心”,以尊重换信任,以理解促思考。由此,咨询师在同感共情实践中学会接受来访者,而不是认可他的某一些非理性想法。 2.同感共情不是同情 同感共情不是同情。两者的本质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位似的反应,它包含了对来访者处境的怜悯,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似的反应;而后者则是客位似的,完全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的反应,因而是平等的、共鸣似的反应。因此,咨询师在同感共情实践中,切忌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态度。 3.同感共情不是移情 同感共情不是移情,在心理学上,移情泛指个人把自己对以往生活中重要人物事件及东西的爱与恨投射到另一个相关人物事件及东西的意向。同感共情与移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平等中公正的情绪反应,而后者则带有个人的偏见,偏好或是情绪指向,由此,咨询师要在同感共情实践中警惕自己的移情表现,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来访者头上。 4.同感共情不是热情 同感共情不是热情。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冷静、理性、温情的情绪反应。而后者则表现出过多的主动与主观,由此咨询师在同感共情实践中切忌表现得过分主动、热情,那样会令来访者感觉不适,甚至望而生畏。 总之,同感共情是心理咨询的入门功夫,他需要咨询师在谈话中表现得淡定自如,衷心诚恳。这需要咨询师在在实践中不断的反省自我,磨练自我,以渐入佳境娴熟把握。此外,同感共情不意味着满足当事人的情感与要求,而只意味着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接纳其人,而非其事。
王彦宏 刘友龙秦皇岛焦点解决坚持分享第74天 2020-01-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继续努力学习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中的假设及信念:1、治疗师不是来访者及其情境的专家,来访者自己才是2、可能有一些咨询前...
- 今天早上起床看见外面有风,一看天气预报温度有点低,就去给俊怡找了厚点的衣服。俊怡说老师昨天下午就说今天要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