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妹妹老师说,你用10年写作却用了四十天参悟。突然想到《择天记》里的二十三年蝉,一朝爆发。
在和妹妹老师学习写作的时候。她指导我的方式,总觉得不舒服,遂东看看西看看,想另寻蹊径。
结果寻来寻去,发现妹妹老师教给我的方法是最直接最有用的。
夯实基础,把语文拆解成词,最简单的修辞,文章分析,全部解构明白。
一步一步的,爬楼梯,阶梯式的,提升自我。
我兜兜转转,又是参加学习班,又是去仿写文章,又是寻找风格,试验类型。
弄了一锅大杂烩,灌的自己水土不服,闹肚子。
终于排出杂念什么都不管,按照她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渐找回失落的写作风格,她说我以前的风格还不错,找回即可。
后期的时候,总看见自己眼前有一层薄膜。
我感觉,如果能把那层膜捅破了,就会走入一个新的世界,看事物都会不一样
那个时候真的是挺痛苦的,写不出来什么有用的东西。字词在我眼里全都变了味儿,我甚至倒退回小学水平。
不过有一点发现,退到了小学水平之后,能很明显的看到自己身上的所有缺点。
比如说,我想某一个词的时候,词不达意。
我就去大量寻找同类的词汇,在寻找的过程当中,我会挑出最精准,最优美的词,套用到我的文章当中。
一个词一个词的转换,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曾经学过的技能也逐渐的恢复到脑中。
居然能很自如的去运用比喻,排比,设问,诸如此类的修辞方法。
再加入五感,让我的文章生动有力。
写好一篇词意比较优美的文章之后,又能看出,其中缺乏打动读者共鸣的部分。
就去寻找同类文章,找到能打动读者的部分,经过自己的加工套到我的文章里。
经过这样一加工,我的文章终于变成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
这不叫抄,叫仿写,早期所有大作家都这样练习。
最喜欢的卫斯理,一篇小说透明人,来自外国恐怖小说集,这文集中的很多灵感都被他运用在了其他的故事当中。
很多古诗都借用了其他的典故,像红楼梦里的蕉下客之说。
王菲成名前,艺名叫王靖雯,仿唱邓丽君的歌曲。
36种戏剧写作当中已经说了,古人把所有的剧情写完了。
无论有多天才的脑袋,再去创作故事,也无外乎跳不脱这36种剧情。
初看时,我很沮丧。想开释然,成功文人太多,再难创新剧情,只有在风格上变通。
立即放弃自嗨吧,找找好的结构,多练习,奔着正确的目标,正确的路线,好好的练习。
不要以为你能写出惊世之作,鲁迅,冰心,周作人,最早期都是有别人文章的痕迹。
直到练出自己的风格风骨,能把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进去。
这是终于被我打破了那层膜之后,以作家的眼光去读书之后发现的。
打破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想深度还不够。
我开始去读西方文学史,希腊史,美学这些提高人思想深度的书。
非常缓慢,非常枯燥,到现在我读了10分不到1。
但受益颇深,寻找文学的脉络,我能看清很多作品当中的思想和结构
所以说想迅速提升自己文章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一类的书籍。
等你把美学弄明白了之后,再也不想看低俗的文化,只想去看名著。
不是看故事情节,而是看名著的用词,造句,还有它的结构,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它能感动人心的部分,还有意境是如何形成的。
打通了这一张膜之后,你的眼界是不同的,你看世界的方向和深度全然不一样。
真的就好像仙人与凡人的区别,相信我,如果你跨越了这层境界之后,无论看文学作品还是做人,都会变得更有气质,更有深度。
这边和大家分享的都是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思想深度的提升,然而,我在简书投稿专题的时候,好几个专题拒稿了。
可能是因为我没有鼓吹写文章多么容易,多么能赚大钱。当然我自己赚到钱了。
也有可能,我把一些本质的情况看清了,不再受某些洗脑的蒙骗了。
不投你们就不投你们吧,自然会有人欣赏我的东西。
只要我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方向,放弃自嗨写作,我便欣慰了。
自嗨写作,无异于吸毒,沉浸其中,久无益处。
看不到别人的欣赏,找不到自我的存在,最后,只有放弃或是把它当成一项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