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走向了千里之外的西域之冲——青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支教志愿者。今天,我在这里记录下这一年中我写下的每一篇手记,希望大家能借由我的笔触,认识真实的支教,认识真实的西部——除了风沙,亦有美景,虽有荒芜,更多坚强。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过绝望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於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我终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
——《隐形的翅膀》
“……那么现代信息技术有着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手机的壁纸、铃声,再比如说,你们都有电脑吧?”“没~有~”当一部分学生大声喊出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心里一惊,一下子竟接不上话来。
我来青海之前对这里的预想跟大多数人一样。我觉得这里非常落后、非常穷,可能学生都穿不起衣服,我觉得这里都是低矮的土坯房、简陋的校舍,就是冬天会四壁透风的那种,然而真的生活在这里,真的每天穿梭在教学楼之间,看着身着整整齐齐校服的高中生们,总会在不经意间忘了自己人在青海,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根本就没意识到抛出“你们都有电脑吧?”这个问题会得到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我不能确定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否会给学生带来一丝伤害,但我仍旧兀自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愧疚和自责当中。于是,我更加细致的准备后面的课程,仔仔细细的斟酌我要说的每一句话。但与此同时,这些孩子在互联网时代对电脑知识的缺失,也让我感到遗憾和不安。
“蔡老师,今天机房可以用。”“太好了!”当机房老师把钥匙交给我的时候,我简直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作为二中的计算机老师,我每周带高一5个班的微机课,理论课已经讲了快两章的内容了,却还没让这些孩子碰过电脑,现在得到能去机房上课的消息,我第一时间跑到教学楼告诉我的学生们,“下午的课在机房上!”
“这一节,我要讲的是如何下载文件,在学生们进班的时候,我先播放了时下最流行的小苹果,活跃完气氛之后抛出问题让他们自己下载这首歌,然后通过他们下载的不同方式我开始讲解下载途径、下载工具等等……”我一个人在办公室畅想的津津有味,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讲解变成学生们能亲自动手的实际操作,这节课的效果一定非常好!我美滋滋的想着,走进了机房。纵使之前有着机房条件不够好的心理准备,打开门的一刹那,我还是傻了眼。要知道,我带的五个班,最少的有67名学生,最多的有75名学生,而眼前,只有44台电脑,年代久远的“木地板”已经松动、损坏,沙土随意的裸露在外,炽烈的阳光透过窗子洒下来,能看到在光影里打着转转的飞扬尘土。我定了定神,环顾着整间教室,转念一想让两人看一台电脑,上课还是没问题的,于是我推开电源,开始做课前准备。
不一会儿,门口露出一个充满新鲜和好奇的小脑袋,憨憨的笑,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机房里的电脑,“进来吧~”我这么一招呼,竟然一股脑儿的涌进来一大帮男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电脑前。“老师,我的电脑怎么开不开?”“老师,这个电脑怎么没有鼠标?”“老师,我这个没有键盘”……一时间,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我跑到有问题的电脑前仔细查看,心想——“坏了”。就在我四处查看电脑情况的时候,学生们都已经陆陆续续的进了教室,“老师……”、“老师……”、“老师……”……学生呼叫我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只得让他们安静下来,先分了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围坐在为数不多的能够正常操作的几台电脑前,讲解了预定的课程内容。小小的屏幕前一下挤了好几个小脑袋,够得着鼠标的同学满脸兴奋的操作着,而够不着鼠标的孩子就在后面无聊的看着屏幕,或是玩着手指头。
一堂课下来,我自知课堂效果并不好,和我一起操作的学生的兴奋神情与没有操作的学生满脸的无聊、沮丧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那一张张面孔不断地在我的脑子里回现着,于是,我暗自决定,要认真的调查一下民和二中的机房情况,争取为孩子们改善机房条件!
随后,我走访了微机教研室、总务处、教务处等几个相关部门,“机房老啦,都是01年国家给配的电脑呢,十来年了,能不坏吗?”“坏怎么办呀?我们也没有经费修啊。”“孩子们用不上电脑呢,能考上大学就阿弥陀佛啦!”“学生多啊,4000多人嘞,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不了啊!”
民和二中,现有学生4258人,教学班67个,2001年,为落实西部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下,配备了2个微机教室,130台计算机。如今,全校仅有67台计算机能够实现正常使用。学生多,微机少,面对这种条件,学校只能安排每个班级每2-3周一节上机课,每3-4名同学使用一台电脑,每名同学能用上一台电脑已成为他们的最大心愿。看来,接下来我要为改善孩子们的机房条件好好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