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时期我们就朗朗上口的与学习有关的诗句,比如‘梅花香自苦寒来’,抑或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总让我很困惑,为何要把学习与苦相连呢?
若是学习总与痛苦或苦难相连,怎么才能发现学习的快乐,从而真正的享受学习的过程呢?不可否认,学习带来的延迟享受或许可以激发学习的斗志。古时候的贫寒学子皆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不惜用‘凿壁偷光’或是‘悬梁刺股’的手段,追求学习的最大化效果。
放在现代,在经济条件普遍小康的情况下,若一味追求像苦行僧式的学习氛围,使学习与苦挂钩。那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每每想起‘要学习了’,便都是痛苦的回忆或是与苦难相连的一系列词语,只会使内心的反抗情绪上升,降低学习效率,使得成绩反而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水平。
反过来,如果能够与学习相连的场景都是美好享受的话,也许可以培养出对学习的热情。比如,想到游乐园,所联想起的画面都是旋转木马,刺激的过山车,或是棉花糖。带来的相关情绪都是放松愉悦的。像国外的小学教育,一般都是上半天课,另一半就是体育课,让孩子自由发挥玩耍的天性。快乐施教才能不断让多巴胺分泌,并让学习与快乐联系起来。
当然,家长们为了激励孩子考出好成绩,都会亮出承诺,若是达到目标,我们放假就出去玩,或是就买你最想要的玩具。先不管,家长最后兑现承诺的比例有多高,在辨别家长是否是敷衍或是真诚的承诺,孩子的直觉是很聪明的。像这样的延迟满足感,除非自制力极高的人,大部分的人都会忘了初心,无法使学习与享受联系起来。
这就好像上班族,为什么会变成月光族,一直消费与自己承受范围外的事物,通过获取即时的满足感,来面对上班带来的压力,消化工作中所受到的委屈和不满,以此来激励自己越战越勇,而非用长期目标来刺激自己奋斗。比如,完成这个项目就能升职加薪,因为自己也知道老板画的大饼不要轻易相信。既然连大人都无法用延迟满足感来激励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要求自控力更低的未成年人呢?
当下社会提倡终身学习,除了因为要面对来自智能机器人的挑战,也是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变迁的应对。大学的文凭只是敲开第一份工作的一块砖,而非可以一直依赖的铁饭碗。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应付社会对不断变化工作岗位的要求。既是如此,早早建立学习与快乐的联系,让我们在面对不断学习的时候,才能欣然接受,释放出学习最大的效果。
虎小咪一问: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学习?(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分享自己的经历!)
有思想有内涵的人都点‘❤️喜欢’, 有追求有梦想的人都‘关注’虎小咪,期待更多的朋友加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