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金钱和孩子》这本书从经济学角度去分析当代教育环境,给我带来全新的视角。
直升机型父母是怎样的
直升机型=密集关注型
简单来说,就是时时刻刻悬停在孩子上空,洞查孩子的一切行为,随时准备介入。最直接的判断标准,就是陪孩子的小时数。
直升机型父母正在以席卷全球的速度兴起,以下简称为密集型。
在中国密集型教养呈常态化,我也是被成长为密集型教养的家长中的一员。这次武汉疫情,在接受“停课不停学”的方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继中国之后,英美国家的家长也越来越偏密集型发展。
主要教养方式有哪些
1.专断型:父母强权,孩子没有发言权,以80年代父母为代表
2.放任型:开明,允许孩子犯错,宽容,以孩子为主导(有别于忽视型)
3.权威型:注重讲理,沟通,以推进孩子价值观形成为目标,进行引导
从成果上来看权威型>放任型>专断型>不参与型
权威型教育方式成果最好:教育回报,亲子关系,孩子心理健康程度,各方面都是最好的。
但前提条件:对父母的要求很高,需要较高素质,对教育的理解较深,能够控制自身的情绪。(我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很难做到不发脾气,在专断和权威中间徘徊)
形成不同教养方式的核心驱动力不同:利他心,希望孩子开心(偏放任型);父爱主义,我觉得我是对的,孩子应该听我的(偏密集型)
形成不同教养方式背后的原因
1.经济环境决定了教养方式
社会分层差距拉大(经济系数高达0.4),教育投资回报高,密集型兴起。普通家庭想要孩子跃迁,教育投资是最好的方式。
2.蓝领收入影响教养方式
日本蓝领收入和社会总体收入水平是差不多的,因此日本相对中国,日本父母没有那么焦虑。对于勤奋的认可度占比 34%(日本)VS 90%(中国)。
3.地位和社会关系的作用
欧洲贵族,教孩子骑马、跳舞等,大量收入来自社交、继承。对孩子的教育不会太在意。
4..社会安全与教养方式有关
美国和北欧差异很大
5.父母是否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在一起生活专断型偏多,和孩子不在一起偏放任或权威
不同国家的育儿价值观
不平等程度高的国家,父母更重视孩子的勤奋
不平等程度低的国家,父母更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和想象力
荷兰:正常点,已经够疯狂了。荷兰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瑞典:让孩子们成为孩子。关注孩子的福利,做最宽容的父母。
德国和瑞士:相对宽松,不会过度育儿,学龄前不教孩子读书和写字。
英国和美国:不断增长的过度育儿。
日本:重视孩子独立性,权威型和专断型教养方式在扩张。
法国和西班牙:传统的天主教国家,考试非常严格,允许体罚,专断型教养普遍
教育陷阱
越是贫穷的家庭越容易陷入贫困陷阱,育儿也存在同样的陷阱:贫富差距导致育儿差异加大
考上清华北大,来自农村的比例在90年代有30%,如今不到10%,之前有一篇《寒门难出贵子》的文章,虽然引起很大争议,但也确实反应了当前的社会现象。
密集型教养方式的费用变得高昂,成本被富人不断拉高,给工薪阶层不断带来压力。想要达到真正的直升机式的父母,必需既有钱又有闲。在育儿战争中,尤其消耗中产阶层。
代继受教育水平影响,假如爷爷当博士,爸爸就更可能当博士,你也更有可能当博士,反之可能性降低。
家庭教育起点不同,居住环境不同,孩子同伴不同,教育陷阱如何避免过早出现?
教育的未来
1.调整制度和政策以应对经济带来的挑战
2.教育系统强调公平机会和淡化成年前的竞争
3.0~4岁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
重点推荐芬兰的教育系统
1.孩子7岁才上小学,公立私立全免费,育教娱乐,学校不能挑选孩子
2.教师标准化,硕士学位,高要求,社会地位高
3.教育评估体系是为了改进教育水平的,而非考核孩子成绩
4.更关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瑞典和芬兰教育差不多,但瑞典教师社会地位大不如芬兰,学生成绩普遍下降,政府发行教育券,让家长给学校投票,使教育变得迎合,让学生过渡玩乐。
商业的本质是迎合,教育的本质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