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在宽敞的会场之中,我与一位身着橘色上衣、下配深色西装裤、脚蹬黑色凉皮鞋的中年男士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从其面容与气质判断,他年岁应略长于我,暂且称其为老大哥吧。
其实,早在上午场时,我便已留意到他。独自静坐在座位上,那一刻,我心中不禁暗想:如此年纪,还会跑来学习,这份对知识的渴求与执着,实在难能可贵。
午后,因金老师有分享任务,我与同伴早早抵达会场,精心挑选了一个靠中间过道的位置坐下。不多时,我身旁的空位便被那位上午便引起我注意的老大哥占据。好奇心作祟,我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师,您是来自哪里的呀?”“江西。”他简洁地回应道。闻此,我心中暗自惊叹:听闻江西在做这些课程是做的最好的。于是,我紧接着追问:“那你们这次来了多少人呀?”“没,就我一个。我们学校就 3 位老师,全校也就 25 个学生。”他的回答让我愣了一下,这与我先前的预想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我本以为,江西作为课程开展的佼佼者,肯定有很多老师前来学习,学校里肯定也生源丰富。可如今,每个答案都出乎我的意料,让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转念一想,仅有 25 个孩子,3 位老师,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老大哥竟还毅然决然地前来学习,这份对教育的热爱与责任,实在令人动容。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继续问道:“你们学校这些课程都开展了吗?”“没有。”他轻轻摇了摇头。“那你学了线上课程了吗?”我追问道。“也没有。”他的回答再次让我陷入沉默。一连串的否定,让我感觉话题仿佛陷入了死胡同,气氛也变得有些尴尬。
正当我有些不知所措时,一抬头,发现台上的老师们正绘声绘色地演绎着整本书共读的儿童剧。灵机一动,我赶忙说道:“那你们可以做这个整本书共读呀,你们复式班级的模式刚好很合适。”“嘿,我们还不会做呀。”他苦笑着说道,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不知为何,那一刻,我心中莫名涌起一股冲动,想要加他的微信,想告诉他:“没事,我们学校也在做,加我微信,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但我又有些担忧:万一他的手机没有微信咋办?毕竟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没有微信似乎有些难以想象,可眼前这位老大哥,他的生活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便捷。
不一会儿,我在余光中瞥见他拿出了手机,点开微信的瞬间,那满是裂痕的手机屏幕如同一根刺,扎进了我的眼睛。我心里暗自琢磨:他应该是想加我微信的吧?可等了好一会儿,却始终没有动静。哎,或许是他觉得我的能力还不够,不想加我吧。
就这样,直到会议结束,这位老大哥默默地背起自己的包,准备离去。看着他那孤单的背影,我心中充满了懊悔:刚刚为什么不去主动加他微信呢?
这位老大哥,面对着一所随时都有可能要清场的学校,面对着仅有 3 位老师的艰难处境,面对着自己已不小的年纪,却依然怀揣着出来学习的动力。他的内心,该是有着何等坚定的想要做好课程的信念啊!这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这应该也是我此次厦门行的一个收获吧,正如今日魏老师在下午场分享的开场中所提到的,一件事情可能我们都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成功,但是最重要的永远是“要先开始”。
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明天,我一定要主动去加这位老大哥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