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tonyhi,90后,生于江西某县城。
这座县城人口总计42w;在拆迁之前,我们一家三口在县高中老师公寓的两层矮房子里住了22年,邻居从我出生时就在那,现在我们依旧在同一个社区;那里的生活简单而安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共存一生,是一个典型的“五线城市”。
我称之为“小城”。
长大后,我在武汉上学,那是个和小城完全不同的城市。
有趣的是,我毕业后去了北京上海工作,这两个城市在中国都被称为“一线城市”;身处其中,你时常会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在这两座城市跳动:北京某个高峰会谈、上海某日的股票指数,都经常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
我把这样的城市归为“大城”。
在小城中,你时常感受到节奏的缓慢,生活的无聊;
在大城里,你的印象是快节奏的生活,城市的丰富多彩。
在我生命的不同阶段,对大城小城的态度是不同的:
——对大城,从最初的向往,到相遇的惊奇,变为了解后的失落和习惯;
——而关于小城,从最开始因为太过熟悉而逃离,到后来偶尔“返乡”的亲切与傲慢,目前转为怀念和理解。
更有趣的是对比小城与大城的差异:
显而易见是财富上的,在中国人最关心的房价问题上,大城遍地是数万元一平;而小城往往也就几千。大城市找到几万块每月的工作不算稀奇,但小城市最让人羡慕的公务员,每月的基本薪资不过3千。
在教育上:小城对待教育的标准是考高分、听老师话,目标是在高考中能考上一个好大学;而大城在同样高考目标下,更多的开始追求“素质教育”、“爱好”、“体育合作”等方面,甚至很多人开始不追求国内的评价体系,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出国。
饮食上...
生活上...
人际关系上...
我意识到,这两者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而这正是当下巨大又复杂中国的缩影。我们似乎并没有对两者做一个很好的区分,而且很多时候也无须如此,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国家,有着同样的肤色,用同样的工具交流。
只是,如果我们把很多问题稍稍做一些分类,很多争议便显得没那么必要;一个简单例子:在对待公务员的看法上,我家乡的朋友都极度推崇公务员,因为这是在小城为数不多的——体面而稳定的工作;
而在大城数不清的机会面前,公务员只是众多选择的其中之一。
那么既然存在着这么大的不同,一篇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去对比两者生活不同的文章,就显得格外有趣。所以,我想把在大小城生活的经验、加上一些公开的数据,对两者在各个维度上做一系列对比。
我不希望本文通篇都是主观色彩的论断,也不想把它通篇都是考究数据和逻辑的人类学或社会学毕业论文。
我相信数据的统计和主观的感受都足够有价值,我希望本文可以做到一些平衡。
以及,这个文章讨论的是小城与大城,其实是有片面性的。因为城市这个机体,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人组成。群体往往有标签,而个人却可以拥有与他所属群体完全不同的特质,而这也是生而为人最有趣的地方。
同时,因为我只经历过一个小城,所以难免经验有偏颇。但我相信这些小城有更大范围内的共性,因为我们有同样的文化(中国)、同样的生活资料。
即使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等等,东西南北都有各有不同,但追求是共通的——更美好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城与大城也并那么不同。
我们会在下期开始我们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