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座古镇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江山文学网,ID:秋水翁  ,文责自负。

五凤古镇一角

故乡的名胜古迹中,我以为最负盛名的,当属五凤溪。

从行政区域上说,它其实应该叫“五凤镇”。《金堂县志》上记载“五凤溪”地名的由来与地理位置有关:“石城山(即云顶山)自黑凤寺以下,山抱屈曲,由北而南而东,周围五十里,一路尖峰排列,瘦削逼人,遥望之若冲霄五凤,破空而出。五凤之间,有一黄水河,终年水色透明,流动缓慢,故名五凤溪。”

古时候的五凤溪应属官道,也是通商的口岸,是成都平原向东对外文化与经济交流的聚散之地,所以在地理位置上看来,它既是陕小的,又是广阔的,它至少应该具有和谐包容的胸襟。

从汉唐起,“五凤溪”便已经存在了。现在我们能记住的“五凤”一词,来源于古镇名为“金青小白玉”的五条小街小巷。宋代时这里叫柳溪镇;明代中期,改柳溪镇为王家场,因龙泉驿建立驿站后,朝廷文书不再往来于此,但水运货物依旧多从此地运往成都,于是到了清代中叶,五凤溪便是川西第一大码头。所以从功能上讲,五凤溪其实仅算一个驿站。

清晨,我沿着古镇的小巷子往前走,相遇了一群孩子,他们疯跑着冲过来,手里的纸风车“呼呼”地转动着,转出来一首古老的民谣:“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转眼之间,孩子们的身影便消失在一条小街里,只留下那首民谣的余音,还袅袅于我的耳边。

有人说五凤溪是天府之国的“边城”。仔细想一想,此名总显得有些单薄,——倘若你去那古镇上走一走,看一看,用心去听一听,除了山水之美盈满你的眼球,更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浸润着人的心灵。

这里的建筑和街道依山傍水,山的起伏使那些房屋呈现了高低错落的层次感。从半山坡一直向下走去,一路上都是石头阶梯连接的小街小巷。然路的尽头,可以看到古镇的会馆和广场。

“巴蜀小院巷子深”,而每一条小巷子,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它的故事,需要有人愿意去倾听。

那些小巷子里的建筑均是土木结构,木格雕花的窗子,透着一种古朴的美。窗是人与外界交流的隔断,有了窗,室内室外就互为关系了,所以明清建筑中,窗是一种美的物化。也许那间屋子正是少女的闺房,她若推窗而望,那一溪水,那一片柳荫,就尽收眼底了;倘若夜晚,明月柔依窗台,清辉抚泻一地,她独对窗外,思念正如溪流一般,何时止绝?

而黑黄的门板却略显斑驳。门有两种,一种保留了旧时的模样,关门开门,一块一块从上下门槽里取出又放下。另一种是木质对开的门板,双手一推,门便笑迎四方之客,所以清晨开门的吱呀声响,清脆悦耳,仿佛从远古的时空中传来。

小巷子的地面,一律用石头砌成。龙泉山特有的地质成因,让这里的石头统一成一种颜色,我们叫它红砂岩。它没有灰岩的密实和硬度,所以更易于打磨。它柔软的质地,既能吸水,又能吸收阳光,所以那种砂质的红色里,似乎带着温柔的热情。

小巷子两旁的商店里,有琳琅满目的小手工艺商品,金玉篆刻、古玩字画,应有尽有。特别中意那里的茶馆,木板门下的石槛外摆一盆绿植,有一曲流水,点点滴滴地响声在石窝之间回荡不尽。老板悠闲地坐在门口,见我进去,满面热情。故乡的茶馆里,除了通常的茶品,还有独特的山野味道——老板说:“这样热的天,来不来杯金钱草?”

于是两人对坐,只见她不缓不急,从壶中倒出水来,一缕薄薄的雾气在面前氤氲缥缈。她先用镊子夹取野草,小心地放入杯中,缓缓晃动,草与水便在杯里和谐地旋转起来,然后再倒开水注满杯中,轻轻地推到我的面前:“你尝尝,是否有儿时的味道?”

以草入茶是故乡农人的传统习惯。旧时夏天,婆婆总爱去小河边寻许多野草,诸如薄荷、艾叶、夏枯草、车前草等。然后混在一起,煮成汤,再盛起放凉,待收工回来,趁汗流浃背之时,痛饮一气,那淡淡的辛苦之味,却能令人消乏解渴,神清气爽。

“好是好,就是味太淡。若再加两片薄荷,就绝好了。”我咂了咂嘴。

她笑一笑:“我们都是农民出生,吃习惯了苦。所以觉得‘苦’是生活的原味,然而现在能吃苦的人,却少了。”

是的,人们从这片红土地里走出去,沿着这些古道,翻山涉水,聚集到城镇里,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这片红色里的温度和味道。那些铺满小巷子里的红色石头,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它的每一处与众不同的斑点,都是过往脚夫和奔跑者滴下的汗渍浸染而成的。从汉唐到宋明,从清代再到现代,那些汗滴被这些砂石吸入骨髓之中,变成了历史的回响。如果你能静静地听一阵,那沱江的船工号子里,全是艰辛的呐喊,充满了岁月的沧桑。——而我们今天却把它当成了艺术来欣赏,来赞叹。

也许劳动本身就是艺术。至少可以确信,劳动创造了艺术。

比如修在五凤溪上的那座桥,以及两岸的会馆和寺院,在它们发挥了通行、居住和祈愿功能的同时,它们楼檐高啄,勾心斗角的梁、顶、拱、瓦,无不显示着一个时代对美的诠释,凝结了这古镇人的智慧,以及展现着这座小城里丰富的人文风貌。

会馆是这古镇最有特色的建筑。它坐北朝南,气势恢宏,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特色。它的四合院的形式,有独立而严密的空间,四合院四方四正,加上四周建筑与回廊,俨然形成一个“井”字。这种中国特色的房屋结构,同家庭生活的伦理意识有紧密的联系,是封建道德标准最完美的组合。

旧时的四合院中,长辈居正房,晚辈栖厢房,四周有回廊相联。晨昏定省,儿孙绕着回廊到长辈房间,其乐融融,体现了“家和万事兴”的伦理思想。

然而这里的会馆,却不是家族的小院,它的左厢房曾是陕西会馆,右厢房却是湖广会馆,——一院中容纳两个地域的人,两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轻松地交织融合,却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情景。

仔细看这会馆的建筑,梁与柱、拱与顶之间,均是榫卯相联,主体结构全用木材,门柱暗黑的漆色,更显庄重和典雅。也许这样的结构与色彩,正是中华民族注重关联与和谐意识的体现。《周易》上讲“木道可行”,这些木质的结构,正体现了中国人那种温润可塑的木质性格。它可直可曲,温润而厚重,它的制作式样远比石材更丰富,更精巧,所以木材让这些建筑更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这种美是几千年来劳动者秉性的外在表现。

出会馆正面便可看见那座横在五凤溪上的廊桥。

它飞架在溪水两岸,连接着两岸的居民与商铺。桥身全用木头连接,桥沿有栏,栏旁有椅,供人休息。桥顶盖青瓦,顶端飞檐上翘,如大鹏高飞之状,檐下有黑底金字的牌匾,上面雕刻着“尚义桥”三个字。一时间我终于明白过来了——那会馆里和气融融的精神全写在这一块牌匾上了!

古书上讲:“桥,水梁也。”所以,古时的桥,必有水相伴。王开岭先生在它的《古典之殇》里说得别具诗意:“水是桥的魂曲,桥是水的情书”。

水是五凤溪的灵魂,它能容纳和包藏万物,既有大仁的爱,又有自然的流变,它可以自我沉静,可以根据时势而改变自己所处地、所处时、所发声、所动能,因此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而这一溪之间,除了水的流动的韵味,这一座廊桥,更使两岸有了关联,——无论是过往的商贾,还是两岸之间的婚姻联结,皆因为这水,这桥,使人间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温情。

我走在这廊桥上,脚下踩着那些红石铺成的桥面,心里若有所思:倘若遇见一位撑着油纸伞、穿旗袍的少女,在微风细雨之中,就算不睹她的芳容,只听她踩着脚下的石板发出清脆的声响,那些江南烟雨的风情便会久久地萦绕在心里。

但是这里是蜀地,并没有烟雨江南的婉约。我立在桥上观望,一面所见的只是山间的溪流;一面所见的是那溪水静静地汇入沱江之中,两种水无声无息地自然交汇。这沱江之水,从远山而来,在这里小憩片刻,然后带着五凤溪婉约的风情远走他乡。

小镇也有几棵古树立在广场上,过桥便可以见绿阴一片。有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树阴的石头下,闲聊着人生多余的趣事。那广场上除了银杏,有几棵浓荫蔽日的黄桷树。它们虬枝盘旋,树干粗大,仿佛与这古镇一样悠久。它们像这小镇的房屋与人一样,依山伴水,享受着一种闲适的生命境遇。

旧时许多的地方官,喜欢在自己所辖的名胜古迹中竖碑立传,以颂其功德,彰显其伟业。这其实并不算有智慧的行为,千百年之后,那些石头上的字,总被风雨侵蚀掉去。我想,如是这样的话,不如种一棵古树,树成材时,那一方众生可以在树下乘凉,众生在享受荫庇之余,也许会谈论起种树人的千古功绩罢。

古时候的五凤溪,只不过是一个驿站,是远行驻足的暂息之地。但在这里,它是陆路与水路的交汇点。“蜀道难,难以上青天。”而这沱江之水,却可以绕开崇山峻岭,把蜀地的丰物带到远处,把他乡的物产带回成都。一江水,一半城,一半山,却把“行路难”的蜀地梦想给实现了。

今天的成都,从这里走向了世界,中欧班列从这古镇中穿过,它把蜀中的物产带出了沙漠戈壁,穿越了世界屋脊;沱江之水沿东而行,流入长江,最后汇入大海,把蜀中的风,蜀中的情,以及我们的思想文化带到更远的大洋彼岸。

很喜欢有人说五凤溪为“半边山江半边城”。半,有五五之分的意思,推延开去,半的核心便是“中”。我们中国人的思想里,大部分追求“和平中正”,唯有中,才有包融贯通的心胸;唯有中,才能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凡事仅取自于满,便不能进步,所以在追求圆满的道路上,智慧的中国人发明了“半”这个字。它极具平分的意思,犹如自然的法则,风调雨顺是天地的平衡;日月行间,平分了白天和黑夜;这山水相伴之地,一溪居中,似乎把这古老的小镇一分为二。走在小镇的街巷、廊桥或者茶楼旁,无论是穿梭而过的商贾,或者是漫游的旅人,街边上坐着闲聊的老妪,那种急切与闲适,岂不是平分着小镇的生活?

我站在小镇的镇口,面对着滚滚流动的沱江水,回看这一半山一半城的景象,它与自然的山水是这样融洽和谐!

古镇的街巷建筑,中规中矩,体现着儒家的思想,而这山水之间的和谐包容,却是道家融通为一的最高境界;水尽之处,空茫茫一片。多么地神奇:一座小镇,融入了中国人所有的思想,难怪这地方曾出现过像贺麟这样的哲学家,他把西方的哲学思想融入到中国的哲学思想之中,开辟了哲学的新思路。

“西方的哲学,把人类心灵当中的情感放得很低:第一级是理性,第二是级意志,第三等级才是情感。”

贺麟先生说:“当我们与大自然接近时,我们精神上感到潇洒超脱。当我们回到老家时,我们心灵上感到一种安顿归宿。”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儒道的融和,即使佛教的传入,也同样融入到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成为中国的佛教。所以中国哲学是人生的哲学,它从自然与人的和谐中找到平衡,重视人的情感和心灵的完善。

就像这古镇的山水与园林一般,既有人为的造作,也有自然的意趣。人们身处其间,从山石林泉、溪流江涛,以及建筑结构的神韵中,看到和谐的美,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融通。

这是一种宏大的思想,用宇宙观从细微之处通达自然与人类的世界,真正地从生命的角度关注人类的命运,共同塑造一个协同、包容的人间世。所以这样的哲学思想,才能真正的源远流长。

2023年7月19日夜写于金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55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0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24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4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5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5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78评论 1 30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8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6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49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67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0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4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