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希希上学的时候,她跟我说,妈妈,这学期我又被选为学习委员了,老师说我爱学习,一直表现不错,所以选我当学习委员,可是我怕自己做不好。我跟他说没关系,不要怕自己做不好,你不是还有妈妈的帮助吗?如果你做不好或者不会做,可以告诉我,妈妈帮你解决,或者教给你方法。
在希希很小的时候,我感觉她的性格比较外向活泼,胆子也大,曾经我以为她就是天生的外向型性格,或者是天生自信的孩子。但后来我发现其实并不是,孩子的性格或者气质,虽然天生有一些差别,但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或者是否自信,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后天的培养,而我觉得多欣赏、赞美和鼓励孩子,是激发他内驱力的关键因素。
在我们这一代人当中,有多少人的父母是会激励认可、赞美、欣赏我们的?我估计应该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家长不说不好就是最大的好了。比如说在我们家,我老公我公婆就是这样,基本上不会对孩子表扬或者赞美鼓励。如果父母对孩子多以正面反馈,积极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容易自信阳光。而父母多以否定批评的方式教育,孩子可能更加谨小慎微,更加容易自卑和拘谨。
对于正面反馈和鼓励欣赏,我在我儿子身上就做的不好,总是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他小时候我也经常欣赏和鼓励他,但是他越大,我就越是看到他诸多的不足和缺点,我以为我对他是鼓励和宽容更多,但是从他给我反馈来看,我觉得我对他确实是不够包容,经常觉得他这也不是,那也不好,后来可能一方面是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另一方面是他进入了青春期,现在很叛逆,也很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想大部分的二胎或者三胎妈妈,可能跟我一样,养老大的时候没有经验,养老二就逐渐去学习,逐渐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希希5岁左右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她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自信,因为有一次幼儿园老师跟我反馈,她说希希平时挺能说,胆子也挺大的,但是让她上台讲话或者是让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声音就特别小,也不怎么敢表达。这一点其实让我挺意外的,不过经过老师的提醒,我也开始刻意的锻炼她的胆量,和她上台展示表达的能力,后来我也看了很多相关的书,为了给她创造舞台而做公益故事会等等。
很多时候孩子也会要求完美,对自己要求很高,因为怕自己做不好或者是被批评,所以干脆就不做。其实他们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用逃避来避免批评和对自己的否定。
我也经常鼓励希希去尝试新东西,去挑战自己,比如学自行车,骑滑板车,学跳绳等等,刚开始的时候她都觉得自己不行,试了几次就很泄气,有时候也会因为做不好而发脾气,或者尝试几次就想放弃。遇到这种情况我一方面鼓励他,给她分析她为什么做不好,或者为什么不会做,我也经常告诉她,我们刚开始不会或者是做不好都很正常的。
因为不会做而犯错很正常,不要怕犯错,也不要怕自己做不好,因为只有你不断的尝试,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对自己有信心,你才能做好。在孩子尝试新东西或者面临新挑战的时候,他说自己不会做或者做不好,其实就是不想做、不想去尝试,这是一种怕内心受伤的自我保护,还有一个隐藏因素,就是怕家长批评。不去做就不会犯错,就不会被否定和批评,所以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遇到问题我会帮她分析,打消他她的顾虑。
就比如他当学习委员这件事,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可能是为了考察这些小朋友,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选班干部,而是分别找她们谈话,刚开始希希很想当班长,而且他也搞不懂班干部到底是干什么的,每一个职务到底有什么用?她只是觉得班长可以管班上所有的人就很威风,后来老师一个一个的选出一些班委,一直没有让她担任任何职务,她那段时间回来经常跟我说,谁谁谁又当上了什么班干部,她觉得同学们每个人都有各种权利,而她没有,心里就很失落。那段时间我经常鼓励他,我说不管你当不当班委都没关系,如果你真的很想当班委,你想要当什么职务?她说是学习委员,我说那如果你真的很想当学习委员的话,首先你可以去问老师,学习委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或者你的表现跟学习委员还有什么样的差距,你自己可以努力去争取。
在很多事情上,我经常都给希希鼓励、欣赏和正面反馈,告诉她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要肯定自己的优点,而不要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或者总是盯着自己比别人不好的地方。
自从读了《刻意练习》这本书,我也经常跟她说,如果你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那么你就去努力,不断的练习。别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练得足够多,足够努力和勤奋。不管是骑自行车,学滑板车,学跳绳或者是学英语,我都经常让她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变化,让她不断的确认和认可自己的进步和变化。
其实孩子与孩子之间,他们自己就会去比,他看到别人比他厉害,比他优秀,或者看到了别人比他好的一面,他就很容易自卑,或者经常否定自己。这一点在成人身上也经常如此,所以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正面反馈,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去认可自己,不断的确认自己的优点。一个人越对自己有信心,做事情就越能放得开,即便是失败也不怕,那么这样反而容易做成,更容易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