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来到学校,是他们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入学后孩子面对陌生的学校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与幼儿园差别很大的小学生活,大多数孩子往往会感到既新奇又紧张,甚至无所适从,表现出强烈地入学焦虑。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入学焦虑,要积极关注孩子心理安全,科学有效地帮助孩子度过幼小衔接期。
案例
壮壮是独生子,全家人的宝贝,今年上一年级了,可是上学没两周,家长就意识到了孩子的问题。每天早上,壮壮磨磨蹭蹭不想起床,经常哭泣,不想上学;在家长的鼓励和安慰下,孩子到了校门口,却使劲儿抓着妈妈的手,泪眼汪汪祈求妈妈带他回家,不愿意进学校大门。于是,妈妈每天早上送壮壮上学,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最难的一次,妈妈和壮壮在校门口僵持了近一个小时,妈妈耐心劝说,孩子不哭也不说话、低着头,就是不愿走进学校。妈妈看到这一幕,满是心疼,却又生气和无奈。有时妈妈着急上班,需要老师和保安协助,共同努力让孩子走入学校大门。
过了一段时间,壮壮上学哭闹的症状有所缓解,妈妈以为是孩子适应了小学生活。没成想,壮壮常常在学校里说肚子疼,有时在课堂上疼得哭泣,老师只能联系家长,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然而,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了好几次,都显示身体没有异常,孩子也从不说不愿上学的原因。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作为家长,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到他呢?
分析
案例中壮壮的表现是典型的入学焦虑。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入学焦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
孩子进入小学后,在生活、学习、环境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幼儿园里,通常配有两位主班老师和一位保育员,老师与孩子的沟通与互动机会较多;而到了小学,往往是一位班主任和多位任课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孩子,老师没有办法与每个孩子及时沟通,孩子在心理上有一种被老师忽略甚至冷落的感觉。加上新同学友谊关系还没有建立,难免产生孤独感。另外,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以游戏为主开展活动;而小学对学生的坐、立、行、走都有明确要求,课堂上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生活紧张,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也愈发严格,这让某些孩子明显感觉到难以适应,产生失落感和畏惧感。因此,家长不要问孩子:“你适应吗?”“你为什么不喜欢上学?”此类的问题,可以试着问孩子“在新学校你有几个好朋友?”“最喜欢听哪位老师讲课?”等等,依次来寻找孩子焦虑的原因。
二、主导活动内容的变化
幼儿园课程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而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数学、美术等,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放学后要完成作业,学习生活相对紧张,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也相对更严,这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压力。特别是开学之初,有的孩子适应得相对较慢,学习没有动力,缺乏兴趣,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数学课不仅要做早已熟悉的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还要说数字组成、说算理;汉语拼音也不是简单的认拼音,还要一笔一画的写拼音,写字还要注重在田字格里的占格……因此,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负担重,压力大,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产生抵触、焦虑心理。家长们可以观察孩子的作业,或者与老师及时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查找孩子是否存在这方面原因。
三、孩子行为习惯的问题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孩子自我控制力较弱,孩子上课坐不住,下课乱打闹,容易违反纪律,不易建立新友谊。这使孩子感到沮丧郁闷,情绪适应不良,影响其学习状态。
四、受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
孩子的焦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长的焦虑。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家长就开始焦虑,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和同学相处不好等等。家长的担惊受怕、不知所措和牵肠挂肚,其实就是焦虑情绪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
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迫切,在孩子学习上尤为焦虑: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非常重,回家立刻督促孩子写作业。孩子一旦成绩不理想,家长就批评孩子、贬低孩子,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也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出现焦虑心理。
建议
家有入学焦虑的孩子,家长们该如何做,才能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呢?
一、认识焦虑,重视焦虑
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从心理学角度看,适度焦虑具有保护性意义。焦虑的孩子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过分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常因一些微小的事而烦躁不安、担心害怕。在生理上也常因此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尿频等。
过度焦虑的孩子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它已经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孩子恐惧上学,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学业成绩,还会让孩子自卑感重,依赖感强,做事优柔寡断、抑郁沉闷,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查找原因,对症下药
家长要多观察,多与孩子沟通,或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适应情况,摸清孩子焦虑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提高孩子的入学适应性
若是因入学不适应导致焦虑,家长可帮助孩子积极做好入学准备,如提前带着孩子找同事或邻居的孩子玩耍,听他们讲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增加孩子对学校的亲近感等。已经入学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带他找亲朋好友家的孩子玩,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给予孩子情感的支持,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如指导孩子学习整理文具、书包等。另外,一年级孩子极易弄丢学习用品、校服等,家长可帮助孩子在每件学习用品上写上名字或做上小标记。
(二)科学指导孩子学习
若是因学习困难导致的焦虑,家长要以科学方法来帮助孩子。例如,有的一年级孩子背诵能力弱,家长可指导孩子采用图画法、拍手游戏法、关键词提醒法等,来帮助孩子背诵,降低背诵难度。按照“遗忘曲线规律”,一年级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不适合记忆太复杂、太长的内容,需要经常“温故而知新”。家长可经常和孩子一起回顾,掌握合适、高效的复习方法。复习前,家长不妨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在时间上是饭前做还是饭后做,在学科上先复习语文还是数学,为了提高效率可用闹钟限时,任务要适度,不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要给孩子留下空闲时间。这些方法与孩子达成一致后要天天坚持,长期坚持,孩子也就形成了好习惯。
三、转变理念,缓解焦虑
(一)孩子健康成长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家长首先要摆脱自己的焦虑情绪,家长的焦虑往往源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高期待。家长要先转变理念,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身心健康地成长,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所以家长不要总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每天放学,不要张口就问“老师今天布置了什么作业?”“你今天在学校学的怎么样?”等问题。可以先和孩子聊点轻松愉快的话题,比如问“今天在学校有什么高兴的事儿吗?”“又认识了几个新同学?”等等。
(二)家长也要学习成长
家长可以了解一些孩子成长发育规律的知识,根据孩子心理发展水平、个性特点等,给孩子积极期待,不溺爱、不苛刻,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要对孩子充满信心。面对孩子的焦虑,不要急躁,更不要打骂孩子,要积极采取方法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三)家长要有质量的陪伴孩子
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并且是高质量的陪伴。很多家长喜欢玩手机,孩子放学后跟家长说话,家长一边玩手机一边敷衍孩子,这不是陪伴。家长要放下手机,多和孩子沟通、谈心。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亲子阅读,读完后交流一下彼此的感受。周末和节假日,多带孩子去户外做运动,最好约着几个年龄相近的孩子一起去,沐浴阳光,欣赏美景,让孩子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家长高质量的陪伴,有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另外,在孩子刚入学的一段时间里,家长要通过电话、微信或走进学校,与老师第一时间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与老师共同携手帮助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