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9-林中漫步
小的时候,我生活过得很压抑。
我是家里四个女孩儿中的老大,妈妈对我的期望就是:自己照顾好自己并照顾好妹妹;能够帮家里做点家务;懂事儿一点儿,不要给她惹事儿。
可我毕竟是小孩儿呀!有时难免自己弄伤自己;我比妹妹跑得快,有时也会抢妹妹的东西,惹得妹妹哭泣;有时也难免淘气,偷摘了邻居家的黄瓜,弄坏了别人的篱笆。每每这时,我就会挨妈妈一顿打。
在家里,爸爸始终严肃,妈妈也经常拿我出气。我和爸妈之间完全没有别家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那种亲密,我没有言论自由,更不能畅快的表达自己。
到了三年级,我发展了一个我的个人爱好,那就是看书。当时的农村书很少的,我最盼望的事,就是村里唱大戏,我不喜欢戏台上演员卖力的表演,也不喜欢琳琅满目的好吃的,我最爱待的地方就是戏台下,因为那里边有一个卖小人书和画本儿的老人。
我写作文时,喜欢给主人公起一个别致的名字,尽我所能写好细节,并安排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连老师也很惊奇:一个农村的小孩怎么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
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当做范文去读。我找到了一个令我引以为傲的领域,更重要的是我能够通过写作,自由的表达我自己。
四年级时,我的作文在比赛中获奖;五年级时,我碰到了一位好老师,他不但会逐字逐句的讲解我的作文,而且还会把我的文章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
初二的时候,我被语文老师推荐为小主人报社的记者。被老师带着,平生第一次去到县里、第一次在饭店吃饭、第一次见到阶梯教室、第一次见到了录像机。
在高中的时候,我加入了文学社。有了第一个笔友,还有了第一个喜欢的男孩儿,只是因为那男孩写作比我好,他有更多的脑洞大开的想法。
遗憾的是,我上完高中就毕业了。写作是一件没法赚钱的事,我需要为每天的生活去努力。
再次捡起写作,已经是十几年以后的事儿了。我生了二宝,因为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加入了一个平台,开始学习国学。
我养成了早起听课和晚上写感恩日记的习惯。我写作的初衷就是记录生活,想着等孩子大了,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美好的回忆。
我写了284篇的读经感恩日志,还在平台上发表过几篇文章。
我发现:过了这么多年,我对文字依然热爱,依然喜欢通过写作去表达自己。
去年年底,我加入了读书营。和很多老铁一样,我开了自己的简书。通过写作,我从社群的小透明逐渐走进老铁们的视线。
我写的《爸爸,我想对你说》,获得了读书营的今日榜样。也让大家认识了我。后来我又写了《女儿,我想对你说》,还用清新温婉的笔触回忆了我初高中时的生活。
我在社群里的好朋友几乎都是通过写作认识的。我喜欢安静的阅读他们的文章,用心的给予评论,看到对自己有启发的文章,我还会给他们打赏。
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写作的路上,我们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反馈、互相鼓励,大有一种你追我赶的阵势。
为了让自己写的更好。我开始大量的阅读,也开始报写作课,提升自己写作的能力。
后来一路同行的小伙伴都开始向外投稿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更强有力的刺激。有时我会觉得赚稿费离我遥不可及,有时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感谢海蓝姐向剽悍江湖的朵娘推荐了我。我精心打磨的文字也获得了通过。赚取稿费,原来我也可以。这种被人肯定、被人认可的欣喜,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强大动力。
五月份的时候,我一个月写了28篇文章。而且也经常上读书营的光荣榜。只是我的写作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
七月底我参加了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的培训。从而确立了写家庭育儿方面文章的写作方向。
八月份,我决定日更简书。我找非洲大象做同桌,还和熊猫组成了日更组合,我参加了每天十钟学写作的小打卡,还参加了一个写作提高群每天日更活动。不为别的,只为给自己的写作一些压力和动力。
连续十几天的日更,每天都写一两千字。我觉得我越写越顺溜,质量也越来越高。
当鱼哥在群里说,招慕写作训练营的队员,要求有写作基础、有日更习惯的人参加。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我从刚开始的浅尝辙止到现在慢慢的进入写作的深水群,我喜欢这样的挑战,即兴奋又刺激。不断的自我加压、不断的自我激励,在写作方面,我正在挖掘自己更大的潜力。
鱼哥是一个很全面的写作导师,就像他对自己的定位,他是一名写作赋能师。他不光指导我们如何写文、还教我们如何排版制作、如何和平台对接、如何打造自己的影响力。
希望鱼哥赋予我更大的写作的能量,我相信我会跟随着他一直走下去。走过幽暗的岁月,一路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