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为贵?但我觉得它不值一文!

 

 

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

很多人也认同物以稀为贵。

 

但是,为什么稀缺了就贵了呢?

 

是稀缺了之后,物品的质量就变好了?

还是稀缺之后,就变得更有投资价值了?

 

 

01

为什么认为物以稀为贵?

 

仔细想一想,物以稀为贵似乎也是我们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

大家都习惯性认为:难以得到的东西,一般是要比轻易得到的更好。

 

但是导致我们如此看重稀缺物品的,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的逆反心理

 

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

 

当物品稀缺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的机会就会变少。

 

此时我们会感到自由被剥夺了。

 

为了避免我们选择权的丧失,我们会下意识地去占有该物品。

 

有些人在与恋人分手之后,觉得比以前更爱她(他)了。

这时会伴随着一种强烈地想要复合的冲动。

这其实也是由一种害怕失去的心理而激发的一种占有欲(占有行为)。

 

 

物以稀为贵可能是从经验所归纳出来的。

 

但是人类逆反心理出现,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时期。

 

大概在小孩两岁的时候,随着他们自主意识的觉醒,他们逐渐有了“自由”的概念。

 

所以当他们感觉他们的自由被限制或剥夺的时候,他们就会反抗。

 

这个时候,父母告诉他们要这样,他们会偏要那样;

你给他的东西他不要,你把他不要的拿回来,他又闹着要回去……

 

所以,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从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我们就会越发地想得到它。

 

如果现在又爆出一个艳照门的新闻。

 

人们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在艳照门的各个方面,比如说主角、艳照、事件经过等等

 

但是,如果艳照门的照片被封杀。

那么人们对艳照的兴趣将会被放大,并且会想法设法找到艳照。

即使是已经看过艳照的人也不例外。

 

 

顺便说句题外话。

以前,在网络上听音乐是免费的。

在各大音乐平台表示将开始收费之后,撕书君下载了很多很多音乐。

这也可以视为是逆反心理在作祟。

 

 

 

02

较之一贯短缺,人们对突然变得短缺的事物会更加渴望

 

由于对比效应的存在,人们会对由充裕变得短缺的事物更加渴望。

 

对比效应使得人们觉得那些事物更加稀缺,所以人们的占有欲也就更强了。

 

这个原理也解释了,为何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改善之后,要是在短时间内出现经济剧烈逆转,会最容易爆发动乱。

 

给予好处之后马上收回,最让人难以接受。

 

 

 

03

如果有人参与竞争,那么我们会更想要那稀缺的东西

 

因为社会认同的存在,我们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人也在争夺的东西会更有价值。

 

所以我们会更渴望获得这件众人争夺的稀缺物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拍卖会了。

(这里指英氏拍卖,即公开竞价、价高者得)

 

为什么拍卖会很容易就拍出超高价物品呢?

 

首先,拍卖会的性质决定了被拍卖的物品是稀缺的。

 

其次,竞拍人激发了社会认同原理:

别人也想要的东西必然也是好的。

别人也在出价,说明这个价格不离谱。


同时,竞拍者激发了一致性原理:

当竞拍者想要这件东西,并出价的时候,一致性就启动了。

为了保持一致,竞拍人会不由自主继续开价。

另外,可能竞拍者心底也会长出其他理由,来支持他继续跟下去。

 

结果就是拍卖者被冲昏了头脑,进而给出了一个超出自己心里预期的价格。

 

 

 

04

物以稀不一定为贵

 

当我们面对稀缺压力时,会感到情绪波动。

 

让我们产生一种立刻去占有它的冲动。

 

所以当我们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不要马上做决定。

应该先想一想是不是“稀缺”在作怪。

 

然后,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想拥有它是为了什么?

 

如果我们想要它,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

那么,请记住,稀缺的东西并不会变得更好吃、更好用或质量更好。

 

如果我们想要它,是因为我们想要获得经济上或者心理上的好处。

那么在确认对我们有利的情况下,去占有它也未尝不可。

 

 

今年年初时,星巴克火了一款猫爪杯。

 

由于刚发售时数量有限,这款原价199元的杯子短短几天就被炒到1000多。

 

如果你想买猫爪杯仅仅是为了装饮品。

那么猫爪杯可能不是很好的选择。

另外,这杯子还有个难清洗的毛病。

同样的价格,其实你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如果是看到了如此可爱猫爪,让你觉得很舒服,你感觉疲劳仿佛被一扫而空。

那么就去买吧,毕竟它能让你觉得更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