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午轻车熟路去她的学校,11:10她准时会出来,车停在校门外,凌霄花肆意绽放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长成树的模样的凌霄,这是夏天的味道,夏日的馈赠。我在网上搜索她写的各种小报道,领导视察关心、防溺水、疫情防控的宣传稿,以及她赛课时的影像报道资料,还是一如既往的可爱。
几年前的7月份刚毕业,这个热情似火的姑娘会告诉你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约你吃饭,把她的所有一切都告诉你,像孩童般无条件的信任你。
我看到她的车保险杠补了漆,之前剐蹭痕迹都看不到了,她总是向我分享她看到的世界和感受,换了发型,易了妆容,尝试了搏击课,烘焙了戚风蛋糕,有了马甲线,今天停车不小心蹭了保险杠,领导又要求她去吃饭拒绝了。
远远看到她还是心动不已,衣品一如既往的好,清凉的连衣裙和凉鞋,路上人很少。上次来这里正好疫情封城,下午宣布居家上网课,人多跟丢了她。这次远远跟着,还怕她发现又希望她看见,路口等红灯60秒,停在她后面,隔着咫尺天涯,内心兵荒马乱。像极了廊桥遗梦的经典桥段,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我始终没有勇气走过去告诉她:嗨,一起吃个饭呗。
联系了同在高中教书的老同学,有一搭没一搭打听她对象的近况,保养车时向我们共同的客户经理询问她的近况。
错过她满满的遗憾,这是少有的没有受到丝毫伤害的一段情感体验,滋养型的。感觉她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融入到了我的生命里,无法割舍。
没来由的认为婚姻制度是枷锁,有时候也质疑是面对平淡如水的生活,自己寻找的调味剂吗?是对自己逝去的青春年华和久违的生活激情的怀念吗?
婚姻里互相指责就是希望被看到得到满足,指责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学动力是被忽视的创伤,加大情感浓度就是想要得到爱和回应,但每次都以争吵结束或者搁置结束。
和她在一起生活变得特别简单,在一起轻松愉悦,感觉人生被对方点亮 ,精神情感上高度呼应,内心的小秘密都可以倾诉。
当作为主体的“我”与她共处时,拥有了获得全新自我的可能。她是水流也是镜子,但其中的映像又并非是我。它直接获得了我的外观,一个我自己在此前从未见过的样子。原来的我是不善言辞的,甚至有些沉默寡言,和她在一起我突然变得风趣幽默,巧言善变了。我发现了以前没有经历过的和没有出现过的自己,这太令人吃惊了。但我不能直接看到自己,意味着我永远不能通过主体确定我,而我只能由她反映。
在这里生命的价值被珍视,有时候我想为了道德而放弃真情,才是最大的软弱,传统道德为什么不可以反叛呢,为什么不是新生的一种打开呢?
一个人刚入社会的时候特别孤独,赤手空拳,特别想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有什么价值,社会是怎么评价自己的,这些都是很焦虑的。在这个很脆弱的阶段,特别渴望他人认同,从而确认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
但是真正往前走的时候,发现自己也不那么软弱,会在社会的互动中逐步获得自信,只是初入职场不熟悉没经验而已。
在更大的时空里,经历多种选择后去爱一个人,这个时候你的目光会更清澈,认知会更清晰,这样的选择更牢靠,也更具理性。
人真是世界上最大的谜题,一团混沌,因为人是涉及价值、道德、精神、意义,善与恶、抽象与具象统一的存在,所以活得明白也是一种幸福。
但有时会想爱而不得是人生常态吧。不由得感慨遇不逢时,爱不逢人,所到之处,皆是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