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之长孙无忌-家庭矛盾
被李世民嘱托之后,我们的家长开始用自己的爱和关心去运营一切,他所做的一切都告诉李治,孩子,我是过来人,我绝对是为了你好,我是你的舅舅,也是你的家长,听我的没错,我一定不会害你的。
这样的照顾,在一个孩子16岁以前一般是行得通的,可是成年后会怎样?叛逆期会怎样?
长孙无忌做了太多家长式的极端干预,尤其是爱情上的干预让李治对这位家长彻底失望。
李世民死后,长孙无忌领导着一切,他按照既定程序,将李治扶上了皇位,又依照先帝遗愿,立王氏做了皇后,随后大手一挥,将包括五品才人武媚在内的所有未曾生育的嫔妃们,一并赶到了感业寺。当然这其中有一位特殊的人,武媚娘。她身份特殊,是李世民的才人,也是李治的情人。而我们的长孙无忌是否知道这一环呢?他当然是知道的。可是他怎么做,假装不知道。在李治想尽一切办法将武媚娘拉到自己怀抱的过程中,长孙无忌是知道的,但是他不闻不问。在长孙无忌眼里,这其实没关系的。外人会想怎么可能让一个堂堂的皇帝娶自己父皇的才人?可长孙无忌无所谓,因为李世民也干过不少类似的事情。我们的家长无忌认为,你自己去折腾吧,反正我不管。正是这种态度让李治十分生气。为啥?明明需要这位家长一句话就可以决定的事,明明他认为可行或者不可行都无所谓的事,他就是不帮忙,就是置之不理。爱情下的青年是多么叛逆?何况是一个皇帝呢?
也罢,置之不理就置之不理吧,可是当李治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可以把武媚娘立为皇后的时候,他居然不再袖手旁观了,他居然强制干预。长孙无忌的态度很明确,大外甥,她作女人可以,皇后不行,这也使得矛盾逐步展开。
公元654年,李治专门去长孙无忌家里做客,并当着舅舅的面,升了三个表兄弟的官,然后又让画师为长孙无忌画像并题字留念—就叫啥,李治的意思很明白,家长,亲舅舅,那个啥你就点个头呗。而长孙无忌的意思是:先帝将皇上也托孤给了褚遂良,可以先问下他的意见。推脱,赤裸裸的推脱。接下来:“金银宝器各一车、凌锦十车”被太监们偷偷送进了国舅府。长孙无忌一看,东西是好东西,全收。可是事情,还是没答应。这是啥,在李治看来,这是摆谱。接下来,武媚娘的亲人、皇帝的说客一批又一批,长孙无忌还是不答应。他认为,皇后是要像妹妹一样充满阳光而能给人温暖的人,而武媚娘绝对不是。长孙无忌不禁想:孩子,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心呢,我希望你身边的是好女人。而我们的孩子李治不禁想:你到底是我什么人?我是皇帝啊,凭啥,所有人都答应不敢忤逆我的事,你一点面子都不给。
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就这样不断加深,而最致命的是什么?他们的关系其实是伪家长似的关系。毕竟长孙无忌不是李世民,也不是长孙皇后,舅舅只是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