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梭罗利用两年时间独处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探寻生活真谛。
“一个人放下越多的事情,就越是富裕。”
这是梭罗通过在瓦尔登湖两年生活经历,从衣食住行诸方面进行实践后得出的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穿衣不再简单地为了遮体,开始追求好看、时髦。住的方面也如此,野蛮人一天或几个小时就可以建成居住的棚屋,农人放工具的的箱子或许也可以改造成居室。但文明人要住很大的房子,不惜花费十年甚至半生的努力。有过多的欲望,导致农场主债务缠身,也有了商人的破产,“如同在一块条般翻筋斗,一个劲地往上窜。”而许多人破产是因为信用导致。这本1854年出版的书中描绘的景象与当今现实何其相似。买套一线城市的房子需要掏空几代的人的钱包,过多的欲念会让房子的主人很累。如若退一步,只求房子够住就好,不苛求太多,可能减轻许多压力,也会是另一种活法。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过犹不及,“尽管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奢侈品,但是比起上千种安逸的野蛮人,我们全都是穷人。”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过客,房子能住就好,没必要过度进行装饰。
“房子,不就是一个座位吗?”梭罗在瓦尔登胡畔自建房屋,他住进森林的时候,房子还没有完全修好,但却体会到了在此生活的快乐:在屋里就可以呼吸道新鲜的空气,自己的邻居是那些可爱的鸟,这里的天空、山、雾、草原、湖泊,都是美丽而富有诗意的:自己的房子适合神仙居住,适合仙女拖着长裙经过,风吹过去,弹着时断时续的曲子,仿佛天上的仙曲片段落入人间。晨风吹着,如同创世纪的诗篇一样持续着。
在这里,他自己耕种土地,收获粮食,自己制作食物,可以不用干酵母、盐等烤面包。他认为:人不需要过多地满足口腹之欲,因为饕餮之足根本品不出食物的真味。朋友建议他存钱坐车去旅行,他却认为:“步行是最快的旅行。”梭罗的 小屋从不锁门,只丢过一本小书,因为该书有“烫金”封面。他说,如果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简朴,就不会发生盗窃和抢劫了,“正因为现在的社会贫富失衡,才会发生这一类事情。”
因为没有过多的欲念,他每年只需劳动六个星期,就足矣支持自己所有的开支。“一种算得上生活的生活”,就是简单的生活,不过多关注那些细碎的没有的意义的东西,也因此,“我所居住地方的风景也将因为我的加入而更具光彩。”
在这里,在劳动中体会快乐:“我种的豆子都高高兴兴地回到野生的原始状态中,我的锄头还为他们演奏了牧歌。”红画眉鸟啰啰嗦嗦的曲子,像免费的帕格尼尼在演奏,大自然带给人的快乐最真实。卸下过多欲念的枷锁之后,生活会更加充实。因为“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到多余的物质,而人类灵魂的必需品,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太阳的光和热是最公平的,动物植被是平衡的,人类应保持这种平衡
通过瓦尔登湖的生活经历,梭罗引发对人类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的思考:我们不应该因为自私,急躁等原因,毁掉风景,要爱护大自然,保持它的平衡。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很多人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破坏生态,瓦尔登湖也未能幸免。
最先打破平衡的火车行驶的咔哒声,伴随商业气息从林间呼啸而过,引发林中不小的纷乱,打破了瓦尔登湖的平静。新的森林和新的牧场的开发,破坏了瓦尔登湖的自然环境。“森林都被坎光了,你还能指望鸟儿们歌唱吗?”人们还想通过管道将湖水也被引进村子,方便洗碗洗菜。这个“最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湖”,湖岸被火车道侵占、也盖起了陋室。而弗灵特湖已面目全非,变成了“模范农场”。瓦尔登湖林木被砍伐后,被称为林中之宝的只有白湖了。它与瓦尔登湖就像孪生兄弟,只是稍逊色一些。因为船只很少到访,才幸免遇难。它们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水晶是灵光璀璨的湖,是大自然的杰作。
看看冬天的瓦尔登湖吧:
有凿冰储藏以备度夏者,“他在冰面上又砍又凿,取下大块的坚冰,把鱼儿家的房顶都拆掉了。”
有企图使自己财产翻番者:“为了在他所有的每块美元上再加一块美元,他就不惜在这寒冷刺骨的冬天,剥下瓦尔登湖唯一的外衣!”挖掘沼泽地的泥炭运走。
有从剑桥来采冰者:把整冰切割成一个个的立方体,如果好好干,一天可以采一千吨左右。冰面上到处都是深深的车辙印和固定支架的摇篮洞。
工人砌成的冰垛,“看上去就更像一个沧桑的、遍布苔藓的灰白色废墟。”而瓦尔登湖的冰“原本由蓝色大理石建筑而成,是那冬神的住宅。”
所有这些,都是贪欲过多所致。为此梭罗准备耕种诚实、真理、纯洁、信心和天真等,看看它们能不能在这片泥土中生长。
“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的命运。”梭罗通过在瓦尔登的深入思考向我们指明对生活该有的态度:念不贪,事要减。删繁就简,给欲望瘦身,成为智着、强者。如此,我们也会获得“与同龄人的现代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一种稀有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