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调查与评价
大致了解对方的营养状况,发现并明确营养问题(可能缺什么)
营养状况评估主要方法:1、膳食调查,通过了解已经吃了些什么?想知道缺不缺蛋白质,就要看食谱里有多少蛋白质?据此判断蛋白质等营养素缺还是不缺?
2、体格检查:腰围、身长、头围、皮下脂肪厚度等
1、实验室(生化)检查,是不是贫血需要抽血检查血红蛋白,是否有高血糖、高血脂、缺不缺叶酸、缺维生素D、骨质疏松等,都需要检查才能确定,这也是目前最主要的确诊疾病的方式
2、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营养缺乏病):通过症状和表象来判断,比如维生素A缺乏夜盲症、暗视力下降,维生素B1缺乏有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口角炎等,贫血会有头晕的现象等。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各有侧重。根据实际情况,侧重于某一种或几种方法。
膳食调查的目的:1、作为营养调查与评价的一部分,用于了解某个人或某个人群的饮食习惯以及膳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不缺营养、或者某种营养素多了);
2、单独应用时可了解食品消费情况;
3、与其他健康调查相配合(高血脂、高血压等);
调查内容:食物、饮食习惯、劳动强度、个人情况、健康状况、吃什么药。。。
膳食调查的常用方法:
1.称重法,把吃的食物先用秤称一下,每种食物都要称,比较麻烦(对于营养师做咨询用不上,适合做科研全国调查)
2.记账法,适合集体食堂记账
3.询问法(24小时回顾法),比较实用,了解一下过去24小时,都吃什么了?喝没喝奶?吃没吃鸡蛋?包括食物的数量与种类,24小时整个食物的摄入量。怀疑贫血缺铁,询问过去24小时吃没吃吃没吃红肉、血、动物肝脏等食物?如果没吃,再确认一下多久没吃了?在实践中询问法比较常用。再结合模型等来判断更好,比如一碗米饭,多大碗?
4.食物频率法(适合定性或定量的调查)一周喝5次奶,一周吃8次肉,一周吃12次米饭
5.膳食史法,了解一下对方过去一段时间或者一年、几年等的饮食习惯。比如慢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根据调查的习惯来判断
6.化学分析法,最准确的调查方法,把吃的食物收集起来化验,打碎搅拌成一锅粥,然后化验,含多少营养素。(费用很高)在实践中,根据吃的食物复制一份,拿到实验室检测。
注意:膳食调查的时长至少连续3——4天,常并用两种方法,如称重记账法
膳食调查的基本步骤:
1.选用合适的膳食调查方法收集基本资料(食物和就餐者两方面)
某个人: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某群体(家庭、群体等):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2.利用食物成分表(或专门的软件)分析上述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数量;
3.把上述数量与DRIs(也用膳食宝塔)想比,评价是否合理。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65克,女生为55克
4.确定营养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一、称重法,最准确的膳食调查方法之一,常用于科研中,比较麻烦。但是在营养师实践工作中,基本不用。
概念:某一食堂单位或个人的一日三餐中所有食物的食用量进行称重,计算出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
特点:①相对准确、细致,能实际称量食物份额大小或重量;
②工作量大,麻烦;
适用范围:某个人、人数较少的群体(如家庭)
称重法的技术要点:
1、准确估计食物的可食部(或废弃率)
2、计算生熟比(可食部分的生重/熟重)
3、表单设计与编制
4、被调查这的配合与支持
食物重量的估计
厨房食物秤
借助专门的图片或模具
积累经验,目测估计
新鲜水果:生重,包括不可食的皮或果核部分
可食部与废弃率:可食部=(食物重量-废弃重量)÷食物重量×100%;废弃率=100%-可食部%
食物的废弃率通常是变化的,不是固定的,与食物的品种、比例等有关。
个人膳食调查结果的评价:从食物种类(比例)是否符合膳食宝塔,第一步,评价食物是否多样化,每天≥12种,每周≥25种,甚至每一餐是否食物多样化。第二步,评价食物摄入量是否符合膳食宝塔推荐。第三步,计算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第四步,评价其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
能量在标准的+10%——-10%之前即可
蛋白质,55克(90%以上),优质蛋白50%
脂肪,20%-30%,饱和脂肪酸+反之脂肪酸<10%
碳水化合物,50~65%,添加糖小于10%最好在5%以内
维生素,RNI或AI(90%以上)
矿物质,
膳食纤维25—30克/天
食盐<6克/天
二、24小时回顾法(在工作中最实用)
询问被调查者前一天(向前推24小时)的食物消耗情况,连续3天;不但要问吃没吃?还要问多久吃一次?一次吃多少?一次性的把问题都问完。
特点:优点是时间短、方便易行,能得到个体膳食数据;缺点是依赖记忆,难以标准化
适用范围:某个人;群体(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