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山里没有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位白胡子老道和他的小徒孙。小徒孙还养了一只狗,狗的名字和可爱否不详。
话说,有一天,云山雾罩,晚春时分,老道士灰袍直裰,臂挂拂尘,飘逸之中略带仙气,唤小徒孙到身旁交待几句,便出山去了。
小徒孙和狗一如往常,担水烧火煮饭,晨扫庭除夜掌灯,待候老道士仙游回观。
一日傍晚,小徒孙正和狗儿在观门前戏耍,远远看见老道士归来,满面喜色,欣欣然遮挡不住。小徒孙随即开心向老道士迎去。老道士语带欢喜唤小徒孙过去,看看师爷带回来了什么宝物。
只见老道士将怀里抱着的红布包,打开一看,是碗口粗细尺许长短的若大一根人参,其余诸须亦是七竖八撇,粗细不一。参须粗者竟如同小赤萝卜。小徒孙惊得瞪大眼睛,老道士哈哈大笑道:“此为天物,参龄不减万年。你我祖师徒因缘际会,飞升成仙指日可待,皆因此物。”
小徒孙好奇,狗儿摇尾。
老道士抖抖广袖,双手抱起大人参,回观拿了一根红丝绦系在大人参约胸口处。小徒孙不解。老道士轻捋银须:“此等天物,得之不易,如不用红绦绑缚,会于不备处漏夜遁走。”
翌日,小徒孙醒来,好奇求老道士同去视之,大人参果然还在。
老道士开坛启鼎,将大人参煮于鼎内,小徒孙摇扇填柴,狗儿一旁玩耍。
老道士嘱小徒孙三日夜内不能断火,大人参需要煮透三十六个时辰,服食者方可成仙。其间不能离开鼎畔。
因所居深山峰顶,不虑有外人扰,徒孙又向来遵规听嘱,老道士自去安心请友,一同仙享。
日升月落,第三日须臾而至,日落时分,小徒孙不禁伸颈望外,心思师爷也该回来了。狗儿依旧向守在旁。
老道士寻见道友,亦是急急回赶,恐误时辰,食参飞仙。
道观里,大人参炖煮适时,香味隐现,毕现,显现。小徒孙初始尚好,香味愈来愈浓,愈闻愈香。不禁和狗儿一道流涎不断,掀盖而视,香气益发浓郁。
小儿心性,勺汤试之曰为尝,一口肚内肝肠馨香,两口浑身舒泰。愈尝愈香,神魂不再,遂夹参须细者食之,入口即化,其香入骨远胜参汤数倍。食完细者望粗者,大须香味更甚,其间不忘分食与狗儿,狗儿亦对馨香神属,忘却叫嚷。
如此这般,小徒孙与狗儿尝食不断,大人参渐去一半,其三,后只余碗大小块及参汤半鼎。
老道士与道友堪堪赶到,只见小徒孙与狗儿抚肚皆饱,神美似仙。来不及去鼎边一望,小徒孙与狗儿身迹已至观门,遂渐行飘起,小徒孙携狗儿驾云而去,只余空中一句歉语向老道士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