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在《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中,毛姆用刀锋般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既令人恨之入骨、又令人不得不尊崇仰视的主人公,这个叫做斯特里克兰(也被译作思特里克兰德)的人,原本是股票经纪人,拥有一个富裕的家庭,却在四十岁的时候,突然被心中熊熊燃烧的画画想法所驱动,抛妻弃子,自断后路,去巴黎画画了。注意——他只是无法抑制想画画的冲动,而不是立志要成为一个多么伟大的画家。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类似于一种本能的原始冲动,后者类似于一个习得的崇高理想。
而他之所以能够任性得像个不管不顾的少年一样,放下一切,去奔赴一个不可知的未来,可能跟人到中年的紧迫感不无关系,因为少年人还有最大的资本——那就是时间,而中年人已经被命运悄然扼住了咽喉,能够自由顺畅呼吸的时日不多了。
在妻子第一次托人去巴黎找到他,并探寻他为什么离家出走时,他在谈话中时不时坚定的重复着——“我想画画”、“我必须画画”、“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可见,他的画画不能算是一个经过理智分析后主动的选择,而更像是客观上被命运所驱使的结果。简单来说,不是他选择了画画,而是画画选择了他。从这个背景来分析,《月亮与六便士》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想与现实如何抉择的故事,而是体现了当命运密码被启动之后,人类天性中那种不由自主、无法抗拒的自我成长需求,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寻求突围,却又偶尔遭遇现实困境的矛盾与冲突。
这本书值得探讨的侧面还有很多,比如,主人公和几个女人之间的故事,表明他除了爱画画,没有爱过任何一个女人,自私程度可见一斑。再比如,他对既欣赏他的才华、又对他有救命之恩的施特略夫,上演了一出东郭先生和狼的戏码,最终导致施特略夫的妻子自杀。与其说他是忘恩负义,倒不如说是有点欺人太甚了,虽然他的心思都是围绕着画画,并非处心积虑要作恶,但却造成了不可饶恕的后果。这是事实,不能因为他对艺术追求的破釜沉舟,就能当然的使得他的行为全面升化。人都是立体的,这也是毛姆的过人之处,敢于在同一个人物身上大胆的撞色,让你爱恨交织、唏嘘不已。
还是回到他对艺术的求索之路上,他最后的三年是在一个小岛上度过的,有一个陪在他身边的土著姑娘,还有他们的孩子,这段世外桃园般的生活充斥着回光返照般的温暖祥和,给了他极大的创作空间与灵感。但不幸的是,他已经接近人生的终点,得了麻风病,几近失明。这非但没能阻挡他创作的脚步,反而在生命紧迫感的驱使下,加速燃尽了他最后的创作激情,最终奇迹般的完成满屋的壁画,画面的震撼程度被毛姆描述为:“四面墙壁从地面到天花板全都覆盖着奇怪而复杂的画面。……那幅画是令人悸动的,是性感而热烈的;然而也散发着某种恐怖的意味……它讴歌了人类的身体之美,包括男人和女人;它颂扬了大自然,那崇高而冷漠、美丽而残忍的大自然。它让你敬畏地体会到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无限。……”
而比画面更加震撼的,是画作的结局,这间屋子连同上面的画,最终被屋子的女主人付之一炬,因为这是主人公的遗愿。或许,主人公已经享受了创作所带给他的无数悸动与惊喜,创作过程的本身即是完结。而将这生平最后的力作存于人世,或被推上神坛,或被无谓揣摩,皆非所愿。任何一声惊叹或低吟,都会使他安息的灵魂无法独享这份带有他自己精神DNA的盛宴。
从起初,他追求的就不是世俗的名声或成就,而是用画画来回应内在的召唤、达成生命的圆满,他醒觉到自己必须画画的那一刻,画画就成了他的呼吸,他也成了画画的奴隶。他被命运牵引着,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窄路,披荆斩棘,几乎被窘迫的生活、创作的瓶颈所吞没,但他没有放弃、甚至没有动摇,这对于常人来说是最艰难的部分。尤其,他不是没有退路可寻,触手可及的,就是退回到原来优渥的生活中去,沿着既定的轨迹画出一条世俗的生命弧线。可正是因为他对画画的渴望超越了这一切,才使得他对过往生活放弃的彻底而又决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背叛自己的初心,这是他最值得仰视的高贵之处。
正所谓,对庸常生活的厌倦常有,而真正能勇于挣脱的人不多,这本书之所以能大受欢迎,想必也是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们对渴望冲破束缚、自由发展天性的向往。这一点戳中了无数人的心,有多少人,每天怀揣着那个心之向往的蓝图,却不得不做着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这种月亮与六便士的矛盾是人生常态。大家仿佛都在等待某一个契机的出现,似乎具备了某个条件,就可以毫不犹豫的放下手中的琐事,奔赴心中的诗和远方了。但遗憾的是,多数时候,这个契机一生都没有出现,因为,有太多的难以割舍。于是,我们都活成了普通人。
的确,尽管主人公轰轰烈烈的活法确曾唤起了很多人对内在自我需求的深度反思,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条追随自我的荆棘之路。扪心自问,如果你也能经受住持久的物质匮乏、能力支撑不了想法的愤懑等诸多考验,那么,你可以大胆尝试跟随自己的心。而如果你还没有做好迎接艰苦考验的准备,只是对假定达到目标后的鲜花和掌声有所期待,那说明,六便士的生活也还是值得委身的。
世界是由极少数的天才和大多数的普通人组成的,这里所说的天才,包括在世俗上取得成功的,也包括那些岌岌无名的。如果你是某个领域的天才,那么,相信任何世俗的框架都无法阻挡你追寻内心声音的脚步,这个天才的种子有一天必然会被触发,然后不断的驱动你,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不得不赴一场生命之约。而如果这个力量还没有达到足以令你舍弃一切,去做你认为必须做的事情,那就努力尽上一个普通人的本份,这也是值得尊敬的。
一个人内心的价值排序,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当主人公被画画这个想法击中内心之后,其他一切的现世安稳都不知不觉的退却了,这一刻,他记起了他是谁,他为何而来,他存在的意义。于是,他果断的从主流生活全身而退,并且一以贯之的画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就像书中说的:“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其实,毛姆的两部作品——《人性的枷锁》和《月亮与六便士》所体现的人生态度,一个是生活的温度,一个是生命的高度,二者恰恰难以兼得。要知道,没有哪一种活法是不带缺憾的,因为人生本来如此。如果有一件事非做不可,它让你寝食难安,无论成败得失,宁愿放弃各种温暖舒适美好……。那么,这件事也许就是你的命了,除了全力以赴,没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