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总是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地打破宁静的生活。每当意外出现,人们总是会看到,现场的旁观者远比施以援手的人多得多。
有人说,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当冷漠的看客。其实,类似的社会现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如果要举出实际案例,也是数不胜数。
其实,这并非道德沦丧,人性扭曲,而是一种名为旁观者效应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作祟。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与周围人保持同步是绝大多数人的本能。当危机或问题出现,人们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都会下意识地观察和效仿周边人的反应。
如果周边人没有行动的意向,观察者出于自保的心理,很多人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出头鸟。殊不知,在人群中绝大多数人也都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在相互观察过程中,只能得到,没有行动这一结果。
在往期文章中,树洞精曾提到过,人之天性谓之懒。当问题或危机出现时,在不涉及自身的情况下,人们潜意识中通常不愿意自己被问题卷入。但由于道德的存在,在道德的约束下,许多时候熟视无睹,会让人受到良心的谴责。
当问题出现时,如果在场的人数过多,就会出现责任模糊和责任分散的现象。我不做其他人或许会做。ta们都不做,凭什么让我做?前者或许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后者却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正如弗洛伊德的理论所说,人类的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存在。它会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节,让人们选择向对自己有利的状态靠拢。
树洞精小时候,夏天用电高峰期,家里总会时不时的断电。每当应该打电话报修的时候,家人总会说,反正其他人肯定会报修,就不用打了。虽然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也是旁观者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体现。
而关于责任分散,三个和尚没水吃,或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由于这种责任不明确,也就造成了每个人都成为旁观者。形成了集体冷漠。
如果想要避免旁观者效应的产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有着不同的引导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说几个常见的,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在管理领域中,逐级管理,逐级负责制度,其实就是为了有效规避,旁观者效应的影响。一个部门出现问题,由这个部门的负责人负责。以此类推,人们由于都不愿意问题出现在自己负责的区域里,就会尽力将事务处理好。这也是利用了人们自我保护的心理。
其次当我们自身需要得到帮助时,明确求助对象是必要的,千万不要抱着广撒网的想法。一旦你求助的人知道你还求助了其他人,不仅会出现责任分散的现象,还有可能会认为你不够信任自己。导致其他问题出现。
如果在紧急情况下寻求帮助,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向他人寻求间接帮助。比如受伤了,不要要求别人送你去医院。而是可以请周边人打一下120。
这种间接帮助并不会影响他人利益,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可能性也要大一些。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知识点。如果你遇到违法犯罪的行为,无论是自身遇到还是看到他人遇到,在不方便打电话直接报警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机编辑报案信息,注明时间地点,发送至12110。这是公安机关全国短信报警号码,为了提高出警效率,建议在后面加上区号后三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详细了解一下)
最后,我们不难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类的行为是相互效仿的。当问题出现时,一位热心市民的出现,就有可能引来一群的热心市民。因此,第一个榜样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