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思考

      昨日聊起新能源车,发现了三个维度:想买新能源车的A,聊的最多的就是特斯拉能不能给个痛快的降价以及小区排队装充电桩一年也没有从第150位候选人前进几位;买了新能源车的B,聊的最多就是如今上海涨势喜人的充电单价以及越来越担心的年底绿牌究竟何去何从;开油车的C,只是在大谈特谈新能源车的保值率、事故的伤害和废旧电池的污染。

      三个视角,我听的津津有味:A的角度是典型的消费人群需求优化,毕竟特斯拉也被拉上台子唱了一出捉放曹。然而看着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的保有量,未来从增量市场转入存量优化大势所趋,除非对于油车有一个时间表的限制,否则边际递减不可逆。对于还没有进场的潜在消费者,价格以及日常固定充电需求就是关键痛点,解决了就会有新的一批冲进去。

      B则是一颗典型韭菜的情怀。是实在的,充电桩电费此轮上海的上涨,基本上从过去最低的0.1元/公里的电费成本上涨到将近0.3元/公里,考虑到电油车折扣不同,一些省油的油车车型能做到0.5元/公里的成本,差距已经不大了。更需要说明的是,养路成本和税收都是含在油价中的,不知道未来电动车大军是不是也需要承担养路和税收呢?至于蓝绿合并,也是大势所趋,该花的钱一分不会少,拭目以待就行。

      至于C说的,我自己作为一位油车司机,也挺关注事故的危害,毕竟对于自己和家庭很重要。目前电动车的主动控制系统确实比油车完善,但电池组的先天劣势让人对于重大事故的致死率不寒而栗,当然良好的驾驶习惯是第一位的,电车更不允许你有任何麻痹,目前的电车的自动驾驶辅助也是一言难尽。

      最后的废旧电池回收我查阅了大量资料,都在说工信部全国成立了几万个回收点,这些回收的电池可以再利用,在其它场景继续发光发热,却没有仔细说明那些不能发光发热的废弃电池最终去了哪里?无论是拆解回收或者梯次利用,都没有找到适合的商业场景,也就是除了政府补贴,似乎没有合适的赚钱模式,而且21年废旧电池突破50万吨,25年就会达到80万吨,如果仅仅把其中的重金属提取,剩余部分仍按一般垃圾处理,那岂不是更增加了负担,要知道生活垃圾分类电池都是作为特殊的存在,是属于有害垃圾。

      三种思考,三个方向,然而我都没有获得希望得到的答案,我继续开着油车,看着这个飞速发展的行业未来给我的解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