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一百二十一:闪避与其它辞格的辨析

1、闪避与“婉曲”二者都有委婉成分,不同点在于——婉曲并不回避问题,只是语气更加柔和,比如把“死”说成“走了”;闪避更偏向对具体问题的回避,让问话人无法掌握实质性信息。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母亲的话,用的是婉曲的方法。鲁迅接着写道:“她(指阿长)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阿长教鲁迅的也就是婉曲的修辞方式,虽然她从没有学习过修辞学。】

2子兰:(起立)你不喜欢他!喜欢谁?婵娟:我喜欢我喜欢的人。子兰:(俯身以颜面就之)喜欢我吧,是不是?婵娟:我喜欢你,喜欢你受罪。(以手推之)(郭沫若《屈原》)【子兰是楚国的王子,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婵娟不爱他却不能直言,只能用委婉的语气让他知道自己对他的不爱和不满。闪避所造成的委婉语不同于婉曲,它并没有隐蔽思想感情,而只是换一种说法把结论告诉读者,让读者或对方在宽泛的答话中自己去领略体会确切的含义。】

2、闪避与“模糊语”闪避并不总是模糊的(比如干脆转移话题),并且它模糊的目的是为了回避问题。而模糊语的目的却不一定为了回避。

(1天气预报:多云转晴又有阴,局部地区有时有雨。风力:20级以下。最高温度:100°以下。最低温度:零下100°以上。(《“保险勿错”——并非讽刺气象台》)【这里,不应简单地看成是对气象台的讽刺。画中题辞用闪避修辞手法制作,借以讽刺和批评那些中庸调和、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和处世态度。天气预报本应具有极强的准确性,然而画中天气预报的精确性低到极度,适应性也高到极度,虽然作者没有明言,作品的主题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不能将闪避语看成是模糊语。】

2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鲁迅《药》)【这“乌黑的圆东西”的说法,当然是模糊的。准确的说法应当是“人血馒头”。但在这一家人的心里,是不愿这么准确地表达的。】

3、闪避与“伸缩”二者都有“弹性”。其区别在于——闪避是彻底避开问题,比如:“能升职吗?”“公司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伸缩则是直面问题,但留有余地,比如:“这次能考多少分?”“争取考90分”

1甲:你干什么?写信吗?乙:是的,这封信真难写!我姨妈前几天寄来一件礼物,祝贺我的生日,现在我想写一封信感谢她,但我记不起她寄来的是什么礼物。甲:这有何难的?你这样写:“亲爱的姨妈,谢谢你寄给我的极好的礼物。你给我的礼物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我真奇怪,你怎么知道我的心思?祝您健康!”【写信人要给姨妈回信,感谢她寄来的礼物,但记不起是什么礼物了,只好在信中避而不谈,用“极好的礼物”来搪塞以构成伸缩。伸缩法的基础是利用了言语的模糊性。事物的大小、多少、高低、长短、快慢、粗细、深浅、宽窄、厚薄、浓淡、远近等是相对的,像“早晨、上午、下午、傍晚”这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就没有严格的界限。】

4. 闪避与“回避”二者都有“回避”的意思,区别在于——闪避回避了问题的实质,但也确实“回答”了问题,虽然说了等于没说。比如:“你在哪儿?”“地球的某个角落。”回避则是不言自明,无需说出,比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事儿我不能说得太细。

1记者问:“您是否认为某国干涉了我国内政?”回答:“我们始终秉持相互尊重的原则,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不直接否认或承认,转而强调立场,避开敏感指控。】

2记者追问:“这次谈判失败是谁的责任?”回答:“谈判是复杂的过程,双方都在为共同目标努力。”【用中性表述替代责任归属,避免激化矛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