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打卡”一词开始流传开来,有学英语打卡,读书打卡,练字打卡,健身等打卡应有尽有。打卡是否是帮助自我规划时间的一种有效方式呢?
在放假前,一个小团队要求要进行每日读书打卡,旨在帮助我们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同时督促大家假期阅读。这对于每天都有阅读习惯的我来说,感觉根本不是事儿。可是过了四五天,反馈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只坚持了三天。而且这三天感觉有点焦头烂额,有时突然记起来该打卡了,赶紧拿起书来,粗略地翻几页,拍几张照片上传,然后加几句评述性的话。于是,我开始感叹,坚持每日“打卡”也非易事。
由此想起古人“打卡”的一些典故,什么“日三省”的曾子,“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的黄山谷,“不教一日闲过”的齐白石。一天24小时,为何这一段小小的时间都无法自和掌控,即使外界的监督也很难做到呢?可见,一个人的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也不可小觑。
两年前,我意识到时光匆匆,开始规划自己的时间,每周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馈,起初落实起来也还很有成效,可慢慢地感觉时间不够,力不从心,一周的阅读和写作时间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每天的成长了。是我的规划周期太长了吗,是不是每天规划好了“打卡”的内容,就没有问题了呢?
其实,也未必是这样。当一个人的自律能力跟不上时,对于别人敷衍,敷衍自己岂不是更容易?有时,“打卡”只是成了一个形式。读书,只是翻阅一下,发个图片,证明自己读过了;练字,只是写几笔,证明自己写过了。可长此以往,真的有效果吗?我们的心里自然清楚。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下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是不容小视的。西谚也说,雪崩到来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下的每一次懈怠就是对梦想的亵渎。若是等到后果来临时再沮丧反思时,何不鼓起勇气,振作精神,珍惜当下,用心保质保量地“打卡”,用心对待每一天。
现代科学证明,21天才可以形成和巩固一个好习惯。如果我们的打卡才刚刚开始,那么,请你咬咬牙,坚持下来。每天问自己一句:今天,你“打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