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启试卷,映入眼帘的是《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只是这一眼,欢喜便从心间一点点绽出来。来不及多想,沿着黑白分明的板块一路看去,每一题都是清清爽爽的样子,如朝露般宁静,清澈,于细微中折射着语文的光芒。
一、立德树人,润心赋能
试题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从中提取育人资源,进而激励青少年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把对人生的追求融入家国情怀之中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文化观,让家国情怀在新一代中华儿女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这是课标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固有的使命。
第一部分第1题,围绕《典籍里的中国》这一栏目,通过“伏生舍命护书”“宋应星逆境坚守”“司马迁忍辱著书”这些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引导他们什么是真正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第2题第(1)小题,学生根据图片,结合“家”的含义,推测“国”的含义。“国”的含义为在城邑外持武器戍守。引导学生要懂得捍卫国家的国土和尊严。第(2)小题,让学生结合名言探探如何爱国,这是对当今青少年的引导,也是鞭策。此外,现代文阅读(一),所选语料是《回望钱学森》,讲述了钱学森惊险回国的故事。第11、12、13小题,均围绕钱学森为国效力,严谨认真,不慕名利等精神品质作答。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
二、教考衔接,追本溯源
试题考查的方向,是教师教学的导向。实现教考紧密衔接,不仅试题考查内容要与课标保持一致,与教材遥相呼应,还要保证能力、素养层面的深度契合。进而引导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第一部分第1题的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连词”“介词”“短语类型”等内容。词性和短语类型是作为课后补充的形式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教师认为不重要,就不讲不学,然而,实际上词性和短语知识在学生“修改病句”“文言阅读”和“写作”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明确了“考”,教师必须要去“讲”。第2题为“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分别考查“国”的含义和青少年如何爱国。题目难度不大,但明明白白告诉教师,“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单篇文本阅读的必要补充,是语文学习不可省去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扎扎实实开展活动,以语文实践活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验,帮助学生开辟语文学习新路径。
此外,创设语境,考查“古诗文默写”;课内外对比,考查“古代诗歌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既有对课内基础内容的夯实,又有课外阅读的迁移和拓展。现代文阅读语料《回望钱学森》,其文体类型也是由课内《邓稼先》《说和做》拓展而来。这样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个例子,课本是个梯子,课内学习扎扎实实的基础上,我们沿着课内向课外开疆拓土,探寻攀登语文之峰的方法,去“凌绝顶”,再“览众山小”。
教考衔接,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什么就考什么,而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课标教材与学生素养等多层面之间的高度融合。出题人在不断“引”,我们教师就要不断“悟”。
三、开放综合,尊重成长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切不可距离少年心太过遥远,距离远了,语文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而这张试卷,给学生徐徐展开的,是一个开放而自主的语文学习空间,温馨的提示,创设情境,设置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没有晦涩难懂的题目,没有刻意套用的模板,给了学生亲近学习,渴望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