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浩气长存岳武穆
第十四节 说死因(中)
那么公元1141年正月,岳飞消极救援淮西是导致赵构痛下杀手的原因吗?当然也不是。因为南宋初期,武将不听朝廷诏令,甚至违抗诏令,几乎是常态现象。统帅级别的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统制官级别的王德、解潜、王彦等,都或大或小不同程度的存在,更别说那些反复无常的叛将了。
比如刘光世,公元1129年,赵构任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受杜充节制,可刘光世认为自己是老班底,杜充没资格节制他,还上疏给赵构讲了六条理由,赵构大怒,下诏不准刘光世入殿门,刘光世这才接受诏命。
公元1130年九月,金军围攻楚州上百日,赵构五次手诏促刘光世援救楚州,刘光世畏敌如虎不敢去。公元1132年,赵构命刘光世移军扬州,刘光世却以缺粮为由不去。
公元1133年,赵构命刘光世和韩世忠换防,结果两人在镇江城下打了起来。
又如韩世忠,公元1133年,韩世忠看不惯刘光世管闲事,直接派军袭击刘光世的后部,赵构不得已派人和解。
公元1138年十二月,韩世忠为了阻止和议,派军在洪泽镇设伏,打算灭了金国的使者。这是通天的罪过,赵构也没杀他。
再如张俊,公元1130年,金人攻楚州,赵立告急,赵构诏命张俊援救,张俊拒绝执行。
公元1141年三月,柘皋之战大胜后,金人围濠洲,张俊本在班师途中,为了争功,不经请示汇报,直接派杨沂中、王德赴援,结果在濠洲城下遇伏大败。
再看看一些有名的统制官级别将领。公元1129年,苗刘叛乱失败后,赵构诏命王德隶属韩世忠,追击苗傅、刘正彦,王德为了自己立奇功,不愿接受韩世忠节制,还将韩世忠派来的亲信将领陈彦章给杀了。
公元1136年,赵构驻平江府,统制官王彦和解潜两军火并。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以上任何人的任何一项罪名,如果发生在北宋,都是人头落地的死罪,可是赵构不能这样做,他除了安抚、和解,撤职外,相反,有时他还得升别人官,以笼络他们。因为这时候,所谓的朝廷,只是个虚架子,并非铁板一块。如果你依法举起屠刀,将领就会离你而去,谁来为你卖命?
所以说违抗朝廷诏令,更不是赵构悍然举起屠刀杀岳飞的原因。
主张“放弃山阳”是不是原因呢?提议“放弃山阳”比起违抗诏令来说,自然要轻微百倍,因为说了一句“放弃山阳”就要杀头,那赵构早成了孤家寡人了!岳飞仅仅是说了一句“放弃山阳”,而岳飞说“放弃山阳”后没几天,张俊却实实在在的放弃了海州。张俊为何没事?所以,岳飞主张“放弃山阳”,也不是获罪的原因。
既然这原因不是,那原因也不是。难道赵构失心疯了,胡乱杀人?自然不是!
前面讲过,正因为武将普遍无视朝廷法令,所以公元1136年,伪齐犯淮西,赵构调岳飞赴援,岳飞立即奉命行动,未到之前,而伪齐刘麟很快败退,赵构获悉岳飞听调后,才会由衷地说出“刘麟败北不足喜,诸将知尊朝廷为可喜!”赵构言下之意,朝中大将不尊朝廷是普遍现象。
但是金国频繁南侵,赵构尚需要依赖武将保卫江山,可赵构仰仗武将保江山的同时,又害怕武将造赵氏江山的反,毕竟,南宋初期,很多武将反了又降,降了又叛,已经习以为常,而“苗刘叛乱”,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给赵构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淮西兵变更让他对武将加深了不信任感。
三月,兀术最后一次南侵失败退兵,主动发出了和解的信息。赵构敏锐地意识到,金国大举进攻的局面应该一去不复返了,朝廷中的许多带兵将领,经过战火的洗礼,逐渐走向了成熟,比如江南的刘錡、杨沂中、赵密、王德,西南的杨政、郭浩、李显忠等等,基本可以独当一面了。以前仅仅依赖几员大将的时代熬过去了。
现在赵构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将帅手中的军权收归朝廷,也就是收到自己这个皇帝手中,又如何让每位将帅都知道尊重朝廷,也就是尊重自己这个皇帝。说到底,就是如何在朝廷上下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赵构能想到的唯一的手段,就是杀将帅,而且要杀重量级的大将帅,从而震慑朝中所有武将!
佐料:《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六记载了一件岳飞典故,可以了解一下另一面的岳飞。
岳飞和张俊在楚州抚谕韩世忠部队,岳飞看了韩世忠的部队花名册,才知道韩世忠只有三万多人马,却在淮东支撑了近十年,不但金军不能侵犯,还有余力攻金国的山东,内心也敬佩不已。
岳飞回到设在镇江府的“枢密行府”后,知泗州(安徽泗县)刘纲向岳飞汇报道:“泗州在淮河之北,城郭不坚固,无兵无粮,如有缓急,是坚守呢还是放弃?”
岳飞望了刘纲一眼,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这镇江府又称润州,还有什么名字?”
刘纲疑惑地道:“京口。”
岳飞再问,刘纲回道:“丹徒。”
岳飞第三次问,刘纲回道:“南徐!”
岳飞这才说道:“这就是了!”
刘纲退出后,大为叹服,逢人就说,岳鹏举果然有过人之处!
岳飞是什么意思呢?“南徐”也是镇江的古名字,但是“南徐”还有字面意思,徐徐往南,自然不可放弃泗州!高手说话,你得转几个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