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期待他人少,期待技术多。不间断的联系,是否让人类陷入了更深的孤独?我的答案也许会说是吧。
1.人类的孤独
对于这本书,读的时候可以说是很震撼的,在如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我们的人际关系是不是在逐渐退步呢,我们逐渐被自己所创造的技术所慢慢去支配。现如今,每当我们孤独的时候,总是喜欢在手机和电脑中寻找情感寄托,并不是去找朋友倾诉。慢慢的我们对机器和设备产生依附感,这看似没有风险,但当我们习惯于无需付出的陪伴时,在与真人相处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难以应对的问题。对人产生依附感同样是有风险的事情,它让我们可能饱受被拒绝的痛苦,但他同时也让我们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深刻地理解对方,并且你能从任何人之间的交往中收获很多东西。
2.人际关系的前提在于真实性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数字化的社交关系和机器人恰恰为我们制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当我们与智能手机难舍难分时,我们通过机器重新定义了自己,也重新定义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出于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我们在网络上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却变得越来越孤独。任何与他人的情感都是建立在你与对方有实际的接触,就比如,在大学里,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刷夜完成工作的伙伴之间的情感明显要比和一般朋友好很多。亲密关系的建立是要靠时间的交往,而不是机器上的社交关系所建立的,那些都是虚无的。经常建立在快速回复,而不是在思考的基础之上,这可能使我们变得肤浅。对于无生命的人际关系,这种肤浅则会造成更大的问题。他们对人际联系的期望值开始降低,最终会满足于机器人的友谊之中不可自拔。
3.回归真实,维系实际的人际关系
我们应该去反思自己,手机,电脑只是我们的工具,不要被一个我们制造的工具束缚住我们,抛弃虚拟的社交友谊,在现实的世界中寻找真实的友情。当然,我们并不一定要反对技术,但要以一种尊重我们自身的方式去使用技术。在我们当下的时代,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们要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清醒,不要被自己所创造出的技术所劫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