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好久没有给婆婆(我们那儿把奶奶叫婆婆)打电话了。老妈跟我说,婆婆念叨我,怪我不给她打电话。其实我一直想打电话的,但是又害怕给婆婆打电话,怕让她失望,怕她会说我,怪我离家太远,怪我不回去看她,更是怕她会唠叨我的婚姻和孩子的事情。既然老妈都这么说了,我鼓起勇气,深呼吸了好几下,挑选了一个晚饭后的时间拨通了婆婆的电话。
电话嘟嘟响了两声,婆婆就接起来了,我还没有开口,电话里就传来婆婆的声音“佳儿!”我叫了一声“婆婆”。婆婆就一直不停地说下去:“哎呀!佳儿给我打电话了!婆婆好开心哟!我佳儿终于给我打电话了!佳儿你啷个这么久都不给我打电话哟!真的想死婆婆了。我就怕我佳儿在外好不好。哎呀!我佳儿哟!哎呀!”“我过得挺好的。婆婆你不用担心。你要是想我,我以后经常给你打电话嘛!”然后就跟婆婆聊了一下我的事情。我刻意用一种很轻松的语气跟婆婆说着我的一切,叫她不用担心。我尽量挑好的说,因为不想骗她(已经习惯跟家人什么都说实话,要不不说,说的都是实话),有一些不是很开心的事情就刻意岔开话题。虽然婆婆还是提了一嘴关于婚姻和孩子的事情,但也没有多说(关于这事,我发现婆婆的思想观念比我老妈还与时俱进)。
我对家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对婆婆也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我很尊重她,不仅是因为她是家里的长辈,是我的婆婆,还因为在我心目中,她是个很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人生经历都可以拍一部电影或者写一部小说了)。另一方面我又惧怕她,我怕她不喜欢我,怕我让她失望。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很多时候,这种惧怕更是占了上风。我内心非常清楚,婆婆有很多的子女,孙儿孙女,重孙儿重孙女。我其实在她心目中并没有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爸爸不是她最喜欢的孩子(婆婆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爸爸刚好是中间那个,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我也不是那个最讨她欢心的孩子(婆婆有7个孙儿3个孙女,我也刚好是中间那个,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她目前还有3个重孙子,2个重孙女)。爸爸跟我又恰恰是我们各自那一辈里最平庸的。在一个大家庭里,平庸的我们往往是被忽视的。如果敢于认清现实,安于现状,心态平和,也是不错,但我偏偏又有讨好的心理在作祟,缺爱就想要更多的宠爱——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自己又能力有限,又不擅言辞。别人啥都没说,自己却在哪儿纠结了半天,心里绕了七八个线团。
跟婆婆没有聊几分钟,挂了电话,内心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愉悦感。我赶快又给老爸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刚刚我跟婆婆通电话了。我说:我以为婆婆会唠叨我的婚姻和孩子的事情,就特别怕给她打电话,没想到她没有说那么多,只是关心我开不开心,过得好不好。
我小时候跟老妈的关系不好,青春期比较叛逆,这种叛逆竟然持续到现在(现在都是她说东我非得往西,她说不行的事我一定回去做,她说要做的事,我一定不会去做)。故意离家这么远,就是不怎么爱回去。内心渴望一个温暖的家庭,似乎用余生都在寻找。但又不愿意承认其实这样的温暖家庭我是拥有过的。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跟心里想的不一样,又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
有一种说法,离家的游子都是一只只牵着线的风筝,就算飞得再高再远,一头都连着一个叫“家乡”或者确切地说是叫“家”的东西。那根线远远地牵着,拽着我,拉着我,保护着我,又让我可以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