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第192篇】我理解的色难

本周的话题是果果老师提出来的关于色难的话题,我分到了白帽,讲讲色难的本意及相关的理解和认识。

《论语·为政》载:子夏曾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色难。”仅仅两个字,就道出了孝的真谛,意思是子女在侍奉父母时,总保持和颜悦色,是件很难的事。

记得有这样的故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自己床上摸索,便生硬的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间好好呆着,别到处乱跑。”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个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
儿子脸色很臭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晚上12点,老母亲便从七楼跳下自杀了。母亲去世后,他每每想到这件事就后悔不已,觉得自己如果说话态度温柔一些就好了。

听到这件事,让我深受震动。是啊,我们总把好态度留给了陌生人,却忽视了本该最亲的人。要知道,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谁情绪的垃圾场,千万别把最坏的情绪都留给家人。趁着父母还在,收起脾气,对他们好一点,别等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后才追悔莫及。

在《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很多人以为赡养父母就是孝敬了,可是,即使是狗和马,也是有人饲养的。倘若对父母没有尊重,那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这话说得非常深刻犀利,是啊,没有尊重,再丰厚的物质赡养,也温暖不了父母的心,反而有一种“被施舍”“被忽略”的“凉凉之感”。

相比而言,老莱子的故事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丝温暖。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了也从不在父母面前说自己老了,还经常拿着波浪鼓,穿着五色彩衣,像小孩一样在父母面前戏耍,以博父母开怀。有一次他给父母送水,自己跌了一跤,他怕父母担心,还模仿小孩子啼哭的“呜呜”声,把爸爸妈妈逗得大笑不止。

真的不得不承认,对待父母的态度,有时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也是我们一生最好的风水。对父母孝的人,有福泽,能改命;对父母好的人,亏欠少,无遗憾。人活一世,因果皆在,只有善待父母,才能积攒福气,把日子过好,成就一番事业。

一辈子真的很短。再烦,也要留一丝温和对待家人;再恼,也要留一枚微笑面对家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