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以前也接触过一些思维导图设计,当时只是知道思维导图是一个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如果能够利用好,对学生大脑潜能开发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我认为能够画出思维导图的人逻辑思维能力一定很强。如果让我设计一幅思维导图,都感觉无从下手,更何况是我的学生还那么小,他们一定画不出来。错误的理念限制了我和学生们的发展。
直到上节课王思思老师的精彩案例向我证实了:一、二年级的孩子也可以设计出精美的思维导图。并在王思思老师的引导下,我自己尝试着制作了第一张思维导图。这一次,我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孩子见到陌生题型连尝试读都不读就自动放弃了。第一次尝试真的需要勇气。我像鼓励学生一样暗暗的鼓励着自己。用了很长时间去摸索使用软件,去模仿设计导图。第一张思维导图终于问世了。第二天,感觉对自己的第一张作品很不满意,又尝试着制作了第二张作品。虽然,制作的也不成功,但通过对比,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今天,南方科技大学的朱思思老师的《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以及使用思维导图的一些小技巧。升华了我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与理解。带着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我进行了第三次实践。这一次,先是为学生布置作业:根据语文学科二年级下《“贝”的故事》的内容来设计思维导图。然后,我先尝试完成作业。设计导图之前,用朱思思老师的“吾日三省吾身”自省。
1、 问:为了什么而用思维导图?答:为了更好的寻找课文的知识点和问题、梳理文章结构、要点、拓展延伸知识。
2、 问:用了思维导图得到了什么?答:用了思维导图,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对知识点掌握的更扎实了,文章的结构更清晰了,通过拓展知识,能够了解更多“贝”字旁的生字。
3、 问:有没有更合适的工具呢?答:思维导图是我了解的工具中最适合这节课内容的工具。
自省过后,再次阅读规则,提炼注意事项:
1、 中心主题和图像。(中心主题已确定,图像的插入,经过反复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只能留作日后继续探究了。)
2、 不同类别要用颜色区分开。
3、 注意层次与分类。
4、 关键词语的提炼。
5、 分支和线条。
做好功课后,开始实践,完成了第三张不完美的设计。日后,我还会带着我的学生们共同完成第四张、第五张。。。。。。循序渐进的让我们的思维导图里程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