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得及》读后感:在慌张的青春里种一颗不慌张的树

合上这本泛着油墨香的书,何炅和他的伙伴们二十多岁的青春像一帧帧老电影在眼前闪回。那些水房苦读的深夜,节目录制后的疲惫,伙伴们挤在地下室吃盒饭的欢笑,与此刻的我隔着时空产生了奇妙的共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不是成功学式的逆袭,而是它诚实地展现了青春本来的模样——慌张中带着倔强,迷茫里藏着坚定。


何炅在书中描述自己像"被丢进深水区学游泳"的大学时光,让我想起在富士康夜班间隙背单词的自己。流水线的轰鸣声中,我把专业书垫在膝盖上,就着应急灯的冷光勾画重点。那时我也怀疑过:这样拼值得吗?但书中北外水房里那个借着声控灯背课文的年轻人告诉我:所有在黑暗中积蓄的力量,终将在未来某个时刻破土而出。


书里那些关于伙伴情的描写尤为动人。何炅与"栀子花开"团队挤在录音棚修改旋律的日夜,让我想起专升本备考时线上学习小组的战友。虽然素未谋面,我们却在凌晨三点的微信群互相批改英语作文。正如书中所说:"真正的同伴不是一起消磨时间的人,而是彼此照亮前行路的人。"毕业后再看那些疏远的室友,突然明白:人生本就有不同的时区,强求同步才是对彼此最大的消耗。


最让我眼眶发热的,是何炅回忆第一次主持节目后,坐在返校公交上背第二天要考的《综合英语》。这种"刚结束一场战斗就奔赴下一个战场"的状态,不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常态吗?我在教育机构被老板使唤着搬家具时,背包里永远装着执业药师考试的笔记;你在药店值夜班时,手机里存着事业单位真题的电子版。我们都在经历着属于自己的"水房时刻"。


这本书最珍贵的启示在于:所谓"来得及",不是指所有梦想都能实现,而是指每一个认真的当下都在为未来铺路。何炅的水房灯光最终照亮了更大的舞台,而我在富士康夜班时翻烂的专业书,现在正以另一种形式在医药行业继续发挥作用。那些看似"来不及"的焦虑,回头看不过是成长必经的阵痛。


青春从来不是单一的叙事。有人像何炅那样在聚光灯下绽放,也有人如你我般在生活的缝隙里顽强生长。但无论如何,只要保持"水房读书"的那份纯粹,我们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季节,听见栀子花开的声音。合上书页时,我突然觉得:也许每个人的青春都配得上这样一本书——不是成功者的传记,而是奋斗者的共同记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