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经典常谈》之《诗经》读书笔记

大学毕业以后我参加了招教考试,定居在了鹤壁。鹤壁是一个年轻又古老的城市,说她年轻是因为她建市历史不长,说她古老,又因为她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鹤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时期(公元前1238年-前1180年),武丁大帝是商朝首都朝歌的奠基者,而鹤壁在古代称为朝歌。中国周朝最大的诸侯国卫国的首都建在朝歌,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鹤,在宫廷朝歌西北等处养鹤,鹤壁因“鹤栖南山峭壁”而得名。鹤壁的淇河也是诗经的发源地。检索《诗经》中的卫国三风,描写淇河的有六篇。即《泉水》、《桑中》、《淇奥》、《氓》、《竹竿》、《有狐》。鹤壁与《诗经》有着不解之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人在高兴或悲哀的时候,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慢慢地变成了歌谣,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谣,便人人传唱起来,有些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增删,经过多人的修饰和改动,形成了定本。

歌谣可以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是靠重叠或者叫复沓,重叠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在重叠中建立起来,但后来的诗句讲究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慢慢的重叠在诗歌里便失去了主要的地位。

有了文字,便有人将这些歌谣记录下来,这便是最初的写诗了。记录的都是一些乐工,他们的职务是为了在各国使臣来往时奏乐唱歌。这些乐师不但搜集本国乐歌,还要搜集别国乐歌,不但搜集乐词还要搜集乐谱。刚开始搜集的都是合乎贵族口味的歌谣,他们搜集的有的是乐歌,有的是徒歌,徒歌在合乐的时候为了好用,便增加重叠的字句章节,便不能保存歌词原来的样子。除此之外乐师还要为贵族们搜集如、祭祖、宴客、房屋出落、出兵、打猎等典礼的献词。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政治的诗。这些乐师们保存下的唱本带着乐谱共有三百多篇,当时称为“《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没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还有三百来篇唱词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古代的“诗言志”和现在的不太一致,春秋时期通行赋诗,在外交的宴会上,各国使臣要点一篇诗叫乐工唱,所点诗句必须加上政治的意味,可以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都是从诗篇里断章取义,不管上下文,只将其中一句两句拉出来,就当前的环境,作政治的暗示。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不再流行,孔子便采取了断章取义的方式,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便是指教化而言。

春秋时期的赋诗主要作用还在乐歌,只是一种方便。到了孔子时代,诗已经不再用来歌唱,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孔子便按着借用的方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的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都是断章取义,甚至短句取义——在一两句中拉出一两个字来发挥,更加变本加厉。他们都是以史证诗,他们都接受了孔子“无邪”的见解,又摘取了孟子的“知人论世”的见解,以为用孔子的诗的哲学,别裁古代的史说,拿来证明那些诗篇作的时代、缘由,便是d孔子所谓的“以意逆志”。其实孟子所谓的“以意逆志”是说要看全篇大意,不可拘泥于字句上,与他们不同。这样猜出来的志与作诗人不相合,但这种志关联着政治教化。

《诗序》有《大序》、《小序》。《大序》像总论,托名为子夏。《小序》每篇一条,专门说的是以史为证。《小序》还是泛说的多,确指的少,郑玄按着《诗经》中的国别和篇次,,系统的符合史料,编成了《诗谱》,差不多给每篇诗确定了时代,《笺》中也更多的发挥了作为各篇诗的背景的历史,以史证诗,在他手里算是集大成了。

《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艺”上。《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说风是风化(感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这都是按着教化作用解释的。照近人的研究,这三个字大概都从音乐得名。风各地方的乐调,《国风》便是各国土乐的意思。雅就是“乌”字,似乎是描写这种乐的呜呜之声。雅也就是“夏”字,古代乐章叫做“夏”的很多,也许原是地名或族名。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约也是乐调不同。颂就是“容”字,就是“样子”。《诗经》中《周南》、《召南》的诗,原是相当于现在河南、湖北一代地方的歌谣。《国风》原来有15篇,后经考定只有11篇。

赋比兴的意义,说数最多。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都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兴都是用委婉的比喻来讽谏人。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

怪不得有诗歌这个词语,原来诗的源头就是歌谣,诗就是可以拿来唱的词。越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就越是能理解很多词语的创作逻辑,很多经典在传承的过程中都失去了它原本的意思,在后人的补充和完善中被赋予了新的意境,读经典,还得从源头开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